naraku19900909.blogspot.com Open in urlscan Pro
2a00:1450:4001:831::2001  Public Scan

Submitted URL: http://naraku19900909.blogspot.com/
Effective URL: https://naraku19900909.blogspot.com/
Submission: On July 07 via api from US — Scanned from DE

Form analysis 0 forms found in the DOM

Text Content

Diese Website verwendet Cookies von Google, um Dienste anzubieten und Zugriffe
zu analysieren. Deine IP-Adresse und dein User-Agent werden zusammen mit
Messwerten zur Leistung und Sicherheit für Google freigegeben. So können
Nutzungsstatistiken generiert, Missbrauchsfälle erkannt und behoben und die
Qualität des Dienstes gewährleistet werden.Weitere InformationenOk


NARAKU的資料庫

Classic
 * 傳統模式
 * 翻卡模式
 * 雜誌模式
 * 拼貼模式
 * 側欄模式
 * 快照模式
 * 時間表模式


 1.  Dec
     2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簡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綵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闔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挂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説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説:
     
     
       關於燈的傳説
     
     
       傳説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産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産。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挂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説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説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説:“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説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説:“聽説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挂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西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挂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西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裏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裏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説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裡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説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説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説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説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節詩詞選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裡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粧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粧,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説。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裏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中國 傳統 元宵節 文化 節日 農曆
     
     0
     
     
     新增留言
     
     
 2.  Dec
     2
     
     
     
     五行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在現代人看來,有些不可理解,例如:金為什麼可以生水?水為什麼可以生木?
     
     
       同理,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當中,木剋土、土克水之類,也有點不好理解,似乎與常識有些格格不入。
     
     
       其實,一切產生於古代的文化,都必須用那個時代的常識或理念來解釋。
     
     
       中國成語裡面有“金生麗水”、“鑽木取火”、“燃燼為土”、“烈火見真金”和俗語當中的“水來土掩”、“水火不相容”等,便與五行生剋的解釋互相聯繫。
     
     
       簡單說,在古人那裡,五行生剋關係的道理是這樣的:
     
     
       金生水:即“金生麗水”,好的泉水都是在含有礦藏的地方產生的,我們現在所喝的礦泉水就是“麗水”;
     
     
       水生木:植物生長需要土壤,但更需要水,有可以單獨在水里生存的植物,而沒有隻需要土壤不需要水便可以生存的植物;
     
     
       木生火:古代沒有火柴,沒有打火機,只有鑽木取火;
     
     
       火生土:草木燃燒之後得到的灰燼便變成土,古代的“刀耕火種”之所以燃燒山林,也是為了得到肥沃的土壤,火山灰也可以形成土壤;
     
     
       土生金:一切礦藏都是在土裡形成的。
     
     
       金克木:“伐木叮叮”,用的是斧頭,即金屬工具;
     
     
       木剋土:古代最早的犁地工具叫做“耒”,就是木頭做的犁;
     
     
       土克水:築堤防水、水來土掩、洪水氾濫堵塞決口使用沙包,沙土沙土,沙也屬於土之列;
     
     
       水克火:用水滅火,不贅述;
     
     
       火克金:一切金屬皆熔於火,不贅述。
     
     
     俗話說的“真金不怕火”、“烈火見真金”是有根據的。確實這一方面是說明金的熔點較高,達1063℃,火不易燒熔它;另一方面也是說明,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其他金屬一燒就氧化變色,但金在火焰中燒過,仍然金光閃閃,任憑火燒,也不會鏽蝕。
     
     
       用這樣淺顯的理解,五行生剋便好記多了。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中國 五行 文化 自然 道家
     
     0
     
     
     新增留言
     
     
 3.  Dec
     2
     
     
     
     [轉貼]中古世紀血腥女伯爵-伊莉莎 
     
     
     
     [轉貼]中古世紀血腥女伯爵-伊莉莎 
     
     
     血腥女伯爵生於英國,父母雙亡,只剩她管理整個皇室
     她年輕時長得很冷艷,於是在一場舞會中,結識了一個男孩,跟他結了婚
     男子因為是戰隊中的將領,又處於戰時期,於是日日夜夜都在戰場,留下孤單的女伯爵
     一年一年過去了,女伯爵的美麗不再,處處的皺紋疤痕掩蓋了她的美麗。她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回憶。
     她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老去。於是在那一天......一位年輕女僕幫她梳理頭髮時不小心弄痛她,於是順手拿起髮氈用力的從她的手插了進去,一道道鮮血噴出,其中幾滴血濺到她的手,她覺得欣喜的是,被血濺到的地方竟然變的光華細緻,於是,她想到了一個主意。
     隔天,她找來了管家,命令他找來數十個年輕少女。
     那些少女被妝的漂漂亮亮的,起先他們以為他們是信運兒,被邀來參加婚宴,結果,他們被引來一間木屋,進去之後燈火全暗,起先聽到一些尖叫聲,然後聽到鐮刀劃開肉的刺耳聲,緊接著看到女孩的頭被鐮刀一個個的硬扯下來,甚至五脹六腑散落一地,整個木屋散發刺鼻的血腥味,簡直像一個刑場。
     血腥女伯爵也曾把一個違抗他指令的少女全身捌光衣服,然後綁在樹上,全身塗滿蜂蜜,讓樹上的蜂丁個透徹。
     她也曾把少女放進廚房的繳肉器,讓她繳的不成人形,留下來的鮮血便拿來沐浴。
     她更把少女活活的從腳底剝皮,讓她痛不欲生,當然,全身的皮剝光了,還不會死,她甚至拿鹽巴塗抹少女全身,真是極為變態。
     血腥女伯爵最後被判死刑,而且在地下室內搜獲300多具少女的屍體,而且屍骨不全。
     
     
     http://bbs.junsun.idv.tw/viewthread.php?tid=23921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中古世紀 傳說 故事 血腥
     
     0
     
     
     新增留言
     
     
 4.  Dec
     2
     
     
     
     大隻佬/大塊頭有大智慧 RUNNING ON KARMA
     
     
     
     講的是因果不是輪迴
     2007-08-08 05:08:54   來自: 驚寂 
     大隻佬/大塊頭有大智慧的評論 4提示:有關鍵情節透露   
     
     
     
     
       看了幾篇評論,說李鳳儀死的果是因為前世日本兵的因。我很不贊成這種觀點。 
       在影片中大隻佬說過:不是前世今生。那個日本兵不是李鳳儀。李鳳儀不是那個日本兵。只是日本兵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 
       那個日本造的惡因,後面的人必然會有惡果.而還這個的惡果的人可能是下世的自己.可能是張三.也可能是任何一個人.但是在影片中是倒霉的李鳳儀.他來償還哪個日本兵的因. 
       影片中那個揀瓶子的老太太的那段戲就是在講這個道理,瓶子就是因果,亂丟瓶子的人是造因的人,而揀瓶子的老太太就是來還果的人.就是是同一個因果不是同一個人. 
       這可能就是大隻佬想不通,不當和尚的原因.別人的惡因為什麼其他人來償還惡果,我做的因不一定是我來償還果.那我為什麼還做善事,做惡也報應不到我的頭上. 
       結惡因必得惡果,日本兵,虐狗的小孩,被打死的師弟都是這個道理. 
       但是又有幾個人看出結善因必得善果的道理?那個印度阿三師兄救過一隻要死的甲蟲,這個就是善因.而那個女人不知任何原因也要幫那個印度阿三這個就是善果.這段劇情大隻佬說那兩個人會死,是大隻佬錯了,那隻甲蟲沒有死,印度阿三救了她一命只是沒有救下左臂.所以今生她救了印度阿三一命,還了左臂.影片中甲蟲是在水中被救,而她是在洗手間救的印度阿三,因果報應. 
       文師傅(就是那個老和尚)問大隻佬:是你救了李鳳儀嗎? 
       大隻佬回答:是她的善良救了自己. 
       同樣可以理解為因為善因所結的善果 
       再說說那個瓶子,老太太揀到了它就是一個因果的結束,同時也是另一個因果的開始. 
       兩個大隻佬同樣能看到因果,只是解決的方法不同,就出現了兩個結果,也同時代表了兩個開始,一個是惡因一個是善因,兩個方法都可以使一個因果結束,但是之後的因果呢?就會出現不同的結局了."佛只看重因"就是這個意思了. 
       影片結尾李鳳儀說:希望以後不會再有人殺人沒有人結惡因自然就沒有惡果. 
       大隻佬變瘦,並且沒有殺孫果他用善的方法結束了一段因果.如果世人都用原諒的方法去結束惡果那就不會出現惡因了. 
       最後只拿走公安的一隻煙,並不是像之前那樣拿走整盒,還不明白什麼意思,難道是大善小惡,行大善者不避拘泥於形式?吃肉也是因果的一種結束,不明白 
     
     
     
     
     
     
     「經典電影系列」―― 電影《大隻佬》中的佛教因果律探析(上)
           
     
     
     第196期明覺
     文 / 郭錦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導師)
     2010-04-27 【分享轉寄】 【友善列印】
     
     
     
     
     相關文章
     《我與妻子的1778個故事》電影觀後感
     我是誰?──《攻殼機動隊2.0》遐思
     無盡的輪迴?路雖然相同,風景已不一樣!──解讀《青空之行者》(下)
     無盡的輪迴?路雖然相同,風景已不一樣!──解讀《青空之行者》(上)
     心中有賊,怎能快樂?不要退失!──由電影《白夜追兇》說起
     幫人需要理由嗎?──看《守護有心人》有感
     從《反斗奇兵3》說人心
     經典電影系列—成佛是跟自己做Inception? (下)
     經典電影系列—成佛是跟自己做Inception? (上)
     經典電影系列—《阿凡達》賞析
     「經典電影系列」之一
     從「時辰未到」到「唯有業隨身」──電影《大隻佬》中的佛教因果律探析
     
     
     
     
     早前轟動全城的龔如心遺產訴訟官司宣判後,獲判勝訴的華懋集團召開記者會。席間有人向華懋代表龔仁心先生提了一道罕見而有趣的問題:「是否覺得天有眼?」。龔先生聽後想了一想,回答道:「可以這樣說,這都是中國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未報,就是時辰未到。」
     這句話雖然耳熟能詳,但卻包含了頗為珍貴的一些文化記號。筆者無意對訴訟作任何分析和評價,但龔先生的回答,令筆者想起七年前香港一齣罕有地以佛教因果內容為主題、包含了相近因果訊息內容的電影《大隻佬》。
       
     1. 從《大隻佬》談起
      
     《大隻佬》2003年上映,在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最佳電影、最佳編劇等殊榮,是香港一齣饒有成就的佛教電影。故事的主角大隻佬「了因」當時35歲,在30歲前曾是五台山石窟寺的武僧,當年因為一個名叫孫果的逃犯,無故把自己的好友小翠殺死,孫果殺了人後潛藏山中,了因盛怒難消,決心報仇,於是到山上窮尋孫果。直到山峪斷崖無法跨越,盛怒下亂棍打樹,卻錯手擊斃一隻小鳥。他驚愕之下,坐在小鳥旁,思考了七日七夜。七日七夜過後,他突然得到看見因果的神通力。他看到鳥兒的前世今生,又認為自己已無法再做和尚,於是脫下袈裟,離山還俗。還俗之後,他過著生活毫不檢點的生活,自甘墮落,以「享受」人生。直至有一次,他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女警李鳳儀。李鳳儀前世是一個殺了很多人的日本士兵,但她今世卻樂於助人,品性善良。了因眼看李鳳儀背後的日本兵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意識到她即將受苦死亡,躊躇之間決定嘗試出手相救,以將李鳳儀的命運改變。可是,經過兩次努力的營救後,李鳳儀身後的日本兵影像仍然出現,大隻佬終向命運低頭,向李鳳儀說出真相後,揚言自力有限,無法改變因果的內容。
     
     
     李鳳儀知悉後無法接受事實,沉淪數天後重新振作,並深信自己無法逃離命運的法規和困限中,故而她希望珍惜自己必死的機會,去幫助了因引誘孫果出來,以解開了因一直以來的心結。最後,李鳳儀上山找孫果,結果被殺,頭顱被割掉,掛在樹上,了因知悉後上山尋找李鳳儀,在日本兵影像的重現下,成功找到李鳳儀的屍身和頭顱,頭顱出現後,鏡頭對焦了了因的痛苦呼喊反應,了因再次因盛怒亂棍打樹,更執意要殺死孫果。這時突然出現一個衣衫襤褸的了因,並與自己有一番跳躍在回憶和現實時空間的對話,對話中段兩人更大打出手。直到了因拿起斷木,大喝一聲,要殺死對方之際,他心中念頭一閃,突然覺悟,呆了片刻,並扔開斷木,盤膝而坐。
     
     
     然後,兩人再次對話,對話完畢,對方消失。鏡頭這時再顯示了因撥開樹枝看李鳳儀頭顱的一幕,了因繼而展露微笑,脫下俗衣,換上破袍,留山等待孫果。五年後,了因與孫果相遇,他並沒有把孫果殺死,反而趨前向他擁抱包容,並把他帶下山,自己則穿上新的袈裟,重做和尚,至此便告劇終。
        
     
     
        
     曾經有不少學生,看完此片後,認為「看不明白結尾部分」、「結尾部分過於抽象」、「劇情不合情理」等,他們看完一次《大隻佬》,未必能即時領會電影要帶出的訊息,亦難以即時察覺戲中呈現的佛教因果特色,對於要從錯蹤複雜的劇情中處理深邃哲理的他們而言,這種困難是無可厚非的。但假如就這樣判斷這齣戲最大的重心再於凸出「怨怨相報何時了」、「要了斷因果」等主旨的話,未免流於表面。要知,有深度的電影豈止看一次可白,假如我們多花一點時間,靜心、深入一點觀察劇情的發展,以及每段情節所表達的背後動機,就會了解到創作者如何運用高明的手法表達佛教抽象的概念。
     
     
     筆者認為,此戲用了很短的時間,輻射出最少兩項佛教因果理論中的重要命題,那就是因果與宿命的關係,以及念的重要。
      
     2. 因果與宿命的關係
      
     要先討論因果與宿命的關係,可從龔先生的話說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我國自古深入民心的一種單純因果觀念。在這種觀念之中,因和果的關係,受到道德制約,兩者存在此有彼有的相依關係。在佛教的「四種緣起說」出現之前,中國人已經普遍相信一種單純的善惡因果報應論。《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老子》第79章:「天道無親,常予善人。」都強調行善可得天佑的道理。
     
     
     表面上,這種想法能夠從根本上公道地計算和分配到每人的回報所得,然而,假如一個好人,不幸發生了意外失去生命,這種簡單的因果論就會立即失去支持。誠然,善有苦報、惡有樂報的現象,自古以來更是常見之事,那麼,作善未得祥,或作惡未受殃,甚至「積善而致慶」、「積惡而殃集」的情形,可以如何解釋?中國人以固有的思想傳統,並吸納了佛教業感緣起論、一切有部的四緣六因五果系統的基本內容,有智慧地加入「如果未報,就是時辰未到」這種「未熟觀」,把善惡因果觀的不足完善起來。東晉的慧遠
     (334-416)提出〈三報論〉(載於僧祐,《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冊,頁34bc),明確指出業報分為今生做今生受的「現報」、來生受的「生報」,及經二生三生百生千生才受的「後報」,系統地把「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遲與來早」的意義統整起來。
     
     
     在中國傳統社會價值觀而言,這種說法固然可以作為際遇不公的解釋,但我們再把焦點擴闊一點勘察,會發現這些說法,似乎只單純地從「因-果」的時間關係上著力,並沒有處理到兩者內容是否存在必然性與關連性的問題。因為假如「因-果」兩者的內容存有必然性的話,那麼它很容易就會墮入宿命論的困限之中,例如電影裏。很多人以為佛教的因果論是「宿命意識」的一種演繹,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假如前生所作導致今生必然會受某種特定報應的話,那麼修行的價值就會受到嚴厲挑戰,難以解釋後天旨於滅苦而依之修行的法道的意義,不合符佛教強調修道滅苦的根本精神。
     
     
     對於因果的時間關係,《大隻佬》一戲當然有所展示,例如警犬前生為追殺犬隻的男孩、印度師兄弟的多世積怨,同為今生顯報;而對於因果內容的關連,它同樣有所處理。何以見得?我們不妨從了因「出家-還俗-出家」的行為中,推斷一下他的心理變化,以找出答案。
      
     
     
     2.1了因的「出家-還俗」
      
     了因當天把小鳥打死後,看到因果,然後還俗。他看到甚麼?為何還俗?這在電影的最末部份,與心魔互相質問中交代出來。心魔問他,看到因果之後,他做了甚麼?了因回答:「我知道因果是公道的,但再也做不了和尚」隨後他反問心魔,也就是另一面的自己。心魔回答:「看到小鳥前生所作事,為何輪回做畜生,為何給我打死,該死!看到小翠前生做了甚麼,該死!看到孫果前生做了甚麼,知道他應該打死小翠。…」原來了因在樹下的七日七夜間,不但看到因果,也憑藉這種神通,看到小鳥、小翠和孫果前生所發生的事。他把他們今生的際遇比配前生的經歷,然後發現因果是公平的,不偏不倚。但是,對白中的「知道…應該」是重要文字,隱含著了因對因果現象的一種潛在評價,那就是人力無法脫離因果運作的支配,連果報的發生,包括其如何發生和發生了甚麼內容,都是根據前生所作而「應該」出現的,所以,前生你殺了甲君,今生不論任何情況,你都會被甲君殺死。既然如此,前生所作,今生所受,互有借還,似乎真是公道的。
     
     
     這麼說,他因亂棍打樹而誤殺小鳥,也是命定的了。既然如此,繼續修行只會讓他活在「無法為小翠報仇,亦無作用於為小鳥懺悔」的拘囿之中,自然不會有任何意義,因果是公道的,公道得我們不能用自力作出任何影響,所以,他作出了決定:「我知道因果是公道的,但我再也不能做和尚」。
     
     
     然後,了因還俗,還俗後五年間,他幹了甚麼事?這從李鳳儀在警局與了因對話中交代了:「你今年三十五歲,三十四歲扮寶藥黨行騙,三十三歲扮乞丐行乞,三十一歲在地盤做黑市勞工。」而了因當時的身份,更是男妓暨脫衣舞男,從「向佛」到「賣淫」這種極端生活模式的轉變,必然是緣自外物對自心心態的深切衝擊所致:那小鳥無論如何都會死,所有事物都是注定的,任憑你幹過好事或壞事,這因果關係都不會改變。即使他繼續修行,他的一生都已經注定了,世界一切事物的發生,就在因果循環的設定中公平地運作。
     
     
     
     
     他看到被槍殺警犬的前生、他看到印度兄弟的前生,更加相信因果內容受到命定的絕對支配,在這個階段中,了因深深相信因果等同宿命。
     
     
     在電影中其中一幕,亦能看到他這種心態的端倪。有一次,他受召提供性服務,在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赤裸裸地站在窗台前吸著煙,思量著李鳳儀的前生今世,他深深相信因果力量的不可改變,但內心的善念促使他突破心理困限,決定向李鳳儀伸出援手。這一幕,他輕輕地歎說一句「只此一次」,正式向衝擊因果,踏出第一步。
     
     
     
     
     於是,了因再次偷渡到香港,向李鳳儀展示自己的神通力,並訛稱想借助這種力量拯救即將遇害的警員。李鳳儀接受並提供協作,可惜的是,了因在大戰印度人和勇擒飛天擒蟧後,雖然救回李鳳儀一命,但日本兵的影像仍然出現在李鳳儀背後,這一刻,他意識到因果等同宿命的這種原理,實在無法透過人力去作出任何改變。
     
     
     
     
     正當李鳳儀以女朋友的身份握著了因的手,甜蜜地以為一切危機經已解決時,了因突然向李鳳儀說出真相,並強調「不會再做任何事」,因為「做甚麼也不會有用」。李鳳儀不明白也不願接受事實,了因表示,「日本兵不是李鳳儀,李鳳儀不是日本兵」,還謂「只是日本兵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這是因果法則。」前一句點出了佛教的「無我觀」,不同世有不同的自我感,個人主體有不斷變化的連續性,但不代表有一個「自我」的靈魂在跳躍,正如寄居蟹的肉身(我們的精神生命體,即佛教所稱之「業」)從甲殼去到乙殼,而甲殼卻不等如乙殼,只是由業變化和生成的暫居體,兩者間的連繫只是一種精神生命上的業力。顯然,了因此時對因果內容發生的必然性,採取了肯定的態度。他終究認為,人力始終無法影響業力的運作,無論他救李鳳儀多少次,都無法改變李鳳儀必遭惡報的命運。
     
     
     
     
     李鳳儀知道自己前生是殺人無數的日本兵時,無法接受自己要承受前生種下的苦果,因而感到極不合理,極不公道。佛教的因果觀,當然不止於這麼單純,亦非完全以今生為起點視角,去評量今生所得是否公平。不過,未真正了因的了因,只冷冷地向李鳳儀說,「因果是公道的,但我再做不了和尚」,向命運低頭,向因果低頭。
     
     
     
     
     後來,了因與文、武師父在大排檔吃飯時,討論起李鳳儀。過程中,了因突然生發一種靈思,就是如今善良的李鳳儀,一直在做善事,這是否意味著,她正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人可以靠後天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麼?文師父認同了因的這種想法,了因突然豁然開朗,他知道自己無能力改變命運,但至少李鳳儀正在努力,因此,他心中的結得以暫時解開。
      
      
     2.2了因的「還俗-出家」及「一念相應」
      
     因為有神通,看到因果的了因,一直深信前世因種出今世果,前世種了惡業,一生一世也無法彌補,還有可能繼續帶給下一世。他並不肯定一個人善良能否為自己改造命運。可是,這時候看通的不是了因,反而是李鳳儀。李鳳儀認為,人終究一死,既然要死,為何不好好地把握當下我們仍能自主完成的事?於是她跑到孫果匿藏的山上,引來孫果的謀殺。孫果的確把李鳳儀殺死,並把她的頭顱掛到樹上,屍身則埋在黃土之下。了因得知消息,趕到山上,拉出李鳳儀的無頭屍身,了因激動萬分,高聲哭喊。正當他竭力尋找她的頭顱之際,了因再一次看見日本兵的影像在旁邊的樹上出現。他知道李鳳儀的頭顱應該被掛在這處,便趨前撥開樹枝,看到她的頭顱,了因有何反應?相信看過此劇的觀眾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了因更形激動,並再亂棍打樹,喊著要殺孫果。可是,我卻認為,了因的反應是,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平靜,而且看著李鳳儀頭顱,展露微笑,一剎那間,他覺悟了。
     
     
     是嗎?劇情真是這樣嗎?
     
     
     觀眾可以思考一下,電影中了因表面上撥開兩次樹枝看到李鳳儀的頭顱,但事實上只是一次,這是編導一種特別的表達手法。在「第一次」時,事實上那一刻他並沒有看到孫果,更沒有跑上山與自己的心魔對話,只是他在一剎那間,應於一念,一念間,短暫而充滿矛盾、激動、變化、自覺、複雜的境界,突然變得澄明,「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正是頓然開悟、剎那一念相應之脫胎換骨狀態。那麼,如何知道了因只看過一次李鳳儀的頭顱?大家不妨看看,了因與心魔互相攻擊時,他的臉上傷痕纍纍,血跡斑斑,但「第二次」看李鳳儀頭顱後發出微笑時的臉皮,卻是與剛尋找完李鳳儀屍身時只有輕微污穢的臉皮吻合,這就證明,了因的臉根本沒有流血,有流血的所在場域的活動,是乃正處「念」間,是「念」在發生作用。就此,我們不妨大膽推斷,原來由他「第一次」看到李鳳儀頭顱的激動開始,直到他「第二次」看到李鳳儀頭顱的平靜為止,這一段長達十多分鐘的內容,是編導對他剎那間一念相應的具體描述,都是「念」的一種具體展現。不單如此,筆者認為,這個「念」字更是貫穿整齣電影的「戲眼」,這將在稍後分析。
     
     
     好了,把這些部分都給釐清後,接下來就只剩下一個問題,就是了因究竟「明白了」甚麼。這既是了因最後留山等待孫果的動因,也是他「還俗-出家」決定的根源,更是全劇要交代的因果內容的最高層次。
     
     
     結尾留白永遠是成功電影用以畫龍點睛的方法。顯然,編導對《大隻佬》所下的功夫,實在匪淺。我們無法在劇中找到了因「悟」的答案,但既然留白,想像和討論空間多了,我們何妨大膽估計一下答案以滿足我們的渴望?
     
     
     事實上,這一齣戲,由始至終,糾纏在了因「悟」與「不悟」間,都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因果的真切了解與否。上面已分析過,由他打死小鳥、盤坐樹下七日七夜開始,他已深信因果等同於命定,人力無法改變因果律的支配。雖然他曾期待李鳳儀以今生的善良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她最終也死於非命。觀眾可能會問,這不也印證了因果律等同於命定論麼?結局李鳳儀不仍然要死?不錯,可是,從了因與心魔對話之中,點出了他覺悟的端倪:「如是因,如是果,昨日因結成今日果,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佛,只著力一件事,當下種的因。」在這番說話中,了因醒悟了「當下種因」的重要,也就是佛家所說「重業輕報」的一種指導理念。
     
     
     「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一句指出,人力的確無法抗衡因果律中業報生成的力量,但這並不代表因果律就等同於宿命。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抗衡、突破業報力量,過去所作所為,已成歷史,不可能改變。可以改變的,是過去歷史聚合而成的宿業,在今生發生的作用,我們如何去調整自己加以面對,如何操作當下我們可以操作的一切心境、活動、決定、反應和期望,以對待這種宿業?因果循環的系統中,一件事的發生,絕非單一的原因所導致,由於此生彼生的無常原理,因果不能被量化,也不能被質化,眾多因加以無量緣,引發出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並不就永遠地停留為一個結果,它同時將會是未來結果的其中之因,如是,因果相依相承,環環而扣,卻又無分彼此。那麼,過去宿業既已發生,我們自然沒有力量去改變過去所發生的事,但今天我們著力於當下所做,即便今生生發上世苦果,至少我們已調整、裝備好今生的一切,能較消極、放棄一切的態度來得積極,果若真要受報,所承受的苦痛亦必然較小。
     
     
     就以李鳳儀為例,她前生是日本兵,殘殺中國人成性,罪大惡極,人人皆憤而切齒,論因果,他今生該沒有輪回做人的資格,不過,既然他今生做人,並成為李鳳儀,也就是說這個日本人在前生多世,大概又是善良的人,尺度上仍有做人的本錢,這或是一種定業。李鳳儀雖然善良,但今生的李鳳儀不就可以把日本兵罪大滔天的惡業泯除,她仍然要慘死,只是,因為了因的介入,李鳳儀由原本給印度人殺死,變成給飛天擒撈害死,再變成給孫果殺害,她的死已由沒有價值的普通被殺變成有意義的遭受遇害,這不就是人力在因果律所設定的困限中,發揮了自身最大的影響力嗎?她的善良驅使她從不明不白的慘死中,變成坦然的面對生命、促成了因覺悟的犧牲,那今生積下的這股業力,不就在人力的干預中改變了向度嗎?李鳳儀的死的時間、地點、形式及意義,都完全改變了,這樣的改變,令大隻佬體會到,即使因果關係是存在的,但今天的果未必要完全歸咎從前所種下的因。因果之間仍存在一些變數,而這些變數就是由今天的修為而形成,足以調整最終果報的生成內容。也就是說,人力不能改變發生過的歷史,但能夠左右業報生成的影響,當下種的因,重點在於它擁有不可思議的承前啟後作用。頓時,了因對因果律有一種新的觀感,個人努力的因素有助調整過去種下業報的招受程度,因果律給了因的啟示,至此達到明朗:今天我們生活在世,不該為過去而苦,也不應為將來而憂,乃是要把握當下,活在當下,悟在當下。因果業報,就是要我們在當下中活出一種真生命,活出屬於自己生命裏的真如。
     
     
     因果律,也就在這種實相的演繹中,成功脫離宿命論的誤區,提取到一個高層次的境界。「了因」之所以有這個法號,正正就是了因了解因果的過程。了因當日雖然看到因果,但卻未了因果,無法在因果論上確立正信。反而因為自己看到因果而無條件肯定了自己對因果的看法,執於無法再出家修行。從心魔一戰的對話中,他把當日正反兩面看法和盤托出,就是這一次的體會,了因明白到他從前自以為理解的因果律,原來並不透徹。在大徹大悟之後,他決定再次出家繼續他的修行。了因與孫果,「了解因果」與「承受酸果」,這對極端名字的設計,不是偶然,都是編導刻意向觀眾提示角色命名原因之所在。
     
     
     
     
     
     
     萬般帶不走, 唯有孽隨身.
     
     
     大隻佬很久之前就看過了, 個多星期前電視又再播, 有意無意間又看了一遍. 上次看, 明白所說的是佛家的因果論. 不過今次想說的,
     是我在第一次看時沒太在意的一段, 今次看罷卻引來我一點思考.
     
     
     李鳳儀質問大隻佬, 因為有個日本兵殺了很多人, 所以李鳳儀要死, 那怎算是公平? 大佬說這是“因果”法則, 是公平的.
     
     
     那個日本兵是李鳳儀的前世, 或再前一世也好, 如果說人死了, 投胎轉世前要喝過孟婆湯, 什麼都會忘記掉的話, 那我的前世是什麼, 我根本就無法得知,
     某程度上, 我和我的前世可以算是兩獨立的個體, 在我們的現代邏輯下, 實在沒理由要我為他的功過負上任可責任.
     要我無故地為另一個獨立的個體的功過負上責任, 那並不“公平”.
     
     
     不過一如如果你承認某一套法律, 那該套法律下的裁判就是理由, 就是公平. 如果你承認一句“萬般帶不走, 唯有孽隨身”的話, 則因果就是理由,
     就是公平.
     
     
     從前大隻佬的村裏有個好女孩, 無故被殺害了, 找不到兇手, 大佬憤而亂棍打樹, 錯手把一隻小鳥打死, 他看著牠的屍體七日七夜, “看到了因果”.
     姑勿論他是怎樣“看到了因果”, 他看到了因果之後, 自覺不可以再做和尚, 脫下袈裟就做一個沉淪於七情六慾的凡人.
     
     
     為什麼看到了因果之後, 會自覺不可以再做和尚呢?
     
     
     因果, 就是那前世今生下世的關連, 那沒理由要負的責任. 然而, 於佛家的理念中, 那就是事實. 大隻佬看到因果, 明白一切事的發生, 都是因果,
     都是有理由的, 所以那是公平的.
     
     
     但是明白, 不等於願意接受.
     
     
     有很多事, 我們明白, 但我們都不願意接受. 情人變心了, 你明白是他比你好, 或她貪新忘舊, 但你不願意接受要分手. 人老了, 會病會死,
     我們都明白, 但我們都不願意接受所愛的親人要離開.
     
     
     大隻佬明白因果是公平的, 但他不願意接受, 他不想承認人就是要負那種沒理由要負的責任, 不承認“萬般帶不走, 唯有孽隨身”這佛家的理念,
     所以當不了和尚.
     
     
     隻佬明白的小鳥今生或許沒有作惡, 但牠的“孽”令牠死在他的棍下. 他也明白是李鳳儀個好人, 她關心別人, 有正義感, 寬宏大量,
     但她的“孽”令她死在一個逃犯手下. 大隻佬本來不想幫助李鳳儀, 因為他知道那是沒有用的, 有因必有果, 她總會被殺.
     看見李鳳儀就像看見他村裏的那女孩. 他不願意面對, 所以他多次迴避李鳳儀的關心.
     
     
     我想說的, 其實就只是這一點. 有時, 有些東西我們都知道, 明白, 了解, 但不代表我們就會想面對, 承認, 接受.
     
     
     另外一提. 要發生的, 到最後都總要發生. 這是宿命論. 這是消極的概念嗎? 卻又未必.
     
     
     雖然明知李鳳儀是會死的, 大隻佬還是出手救了她幾次. 大隻佬師傅問他, 既然大隻佬知道李鳳儀的“孽”終究會令她難逃一死, 為什麼結果還是出出手救她呢?
     大隻佬反問“是我救了她嗎?” 師傅恍然大悟說“是她救了自己”.
     
     
     “是她救了自己”, 指的是李鳳儀的“善”, 正在抵消她的“孽”. 種善因, 得善果是佛家導人向善的理念. 人不免一死, 而在人的一生中,
     能夠看破生死的其實不多. 正如李鳳儀所說, 有些人渾噩一生, 不知為了什麼就死了, 那她既然知道自己必死, 不如死得有用一點.
     
     
     李鳳儀的死結果幫助大隻佬找出那個逃犯, 也替他解開了心結. “死得有用一點”, 其實不真的是以死去替誰人換來什麼, 相反地,
     其實是在死之前去做些什麼. “向善”是個非常籠統的概念, 而從李鳳儀的個案看來, 今生種善因, 未必就會在今生得善果.
     
     
     如果真的是“唯有孽隨身”, “孽”就是一個“永遠”跟著你的記錄. 這個“永遠”超越生死, 超輪迴, 是真正的永遠. 今生前的無數個前 世,
     和今生後的無數個下世, 都離不開這個記錄. 在這超級宏觀的記錄中, 你的向善向惡, 令孽隨之增減. 向惡多則孽多, 人則遭惡果. 今生種的善因,
     未能在今生得到善果, 可能是你的之前的孽太多. 一如李鳳儀結果都是死了, 師傅說, 她的孽太深了.
     
     
     一個前世, 一個今生, 一個下世, 在“永遠”當中, 微不足道. 所以別說今生種的善因, 未能在今生得到善果, 就算是再多過幾個下世,
     都還未得到善果, 也只是“時晨未到”. 然而其實這個“好人無好報”的現象, 未必是件壞事.
     
     
     如果向善, 為的只是眼前可見的善報, 未免功利主義味道過濃. 其實向善, 如果說穿了結果也是為了得善報, 也許怎樣都有點功利,
     只是既然因果是那麼超級宏觀的一個概念, 把“ 得善報” 宏觀地看成一個人生目標, 也起碼可以為人生定下一個基本的方向.
     
     
     到底, 如果不把任何一個宗教看成是唯一所謂真理, 那其實大多數宗教的理念, 都是為了為人的生命定下方向吧. 一如我以前說過的,
     人都希望得到“所欲的”(desired), 如果大家都“向善”時, 可以使大家都得到所欲的, 那“向善”當時就值得被推崇了.
     
     
     如果想到這裡, 還是覺得很功利, 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就是人生的話, 那還可以考慮, 佛家最終極的理念, 放下七情六慾去修成正果. “欲”來自“慾”,
     要是可以無慾, 那我相信, 我們也不會須要再苦思人生的方向了. 只是, 目前我還是一身的慾, 一身的求, 一身的孽...
     
     
     
     
     後記. 本來只打算寫一點點, 結果卻寫了差不多二千字... 你一路看來, 可能覺得我實在是寫得太多太白太悶, 真的對不起. 然則這些除了是寫給別人看,
     其實也是寫給我自己看的. 我想, 今次既然為這個題目思考, 不如認真的想一遍, 寫了篇, 給自己一個答案. 這樣, 當一下次我又想到這個問題時,
     不用又從頭想起, 想到一半又不了了之. 當然, 今天的答案, 未必適用於明天, 但起碼都可以拿來作參考吧.
     http://panda_bwhf.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50747
     
     
     
     
     
     
     《大隻佬》的因果觀
     
     
     電影《大隻佬》的劇情結構,
     跟《色戒》有相似之處。男主角原本都是出家人,
     也都經歷了高深的修練,
     但是,卻在某些機緣下,他們都決定脫下僧袍,
     還俗來到人世,當經歷體驗了塵世種種事件之後,
     再度因為某些機緣,男主角又穿上僧袍,
     回到寺院,重新拾回出家人的身分。
     
     
     這時候,經歷還俗經驗的僧人或喇嘛,
     對於自己的身分會更加灑脫,也更加篤定,
     縱使嘴上叼根煙,也無損本身的修行。
     人世間的種種體驗,都是一種修行,
     經過這些事件,出家人更能體會群眾的心,
     知道人們在意的憂歡悲喜,
     更能觀照到那些隱形的因果律則。
     
     
     《色戒》處理的議題是性慾和家庭關係,
     《大隻佬》討論的是殺人與被殺的因果。
     劉德華協助警方(張柏芝飾)辦案時,
     他在命案現場看到了兇殺事件的前世今生因果關連,
     他說:「兩個人的仇恨那麼深,
     過去必然有過很深刻的感情。
     經歷過無數次信任、背叛、信任、背叛……。」
     什麼時候才能脫離因果法則的制約呢?
     一直要到某一方,決定停止以牙還牙式的報復方式,
     才會啟動新型態的輪迴,
     才會創造新的關係和互動模式。
     否則,兩個人就會生生世世殺來殺去,
     今生你殺我,下一世我殺妳。
     
     
     宇宙的「存在」(或本體、或道、或一)
     尊重每一位眾生的自由意志,當妳被殺,
     妳可以選擇來世以殺人的方式報復回去,
     妳也可以選擇讓對方受傷就好,
     甚至,妳也可以選擇不再跟對方結生死之緣,
     而是以微笑和諒解的心情,轉化彼此的仇恨。
     
     
     劉德華在影片中說:
     「佛只看重一件事,那就是『因』。」
     在一般情況下,
     我們記不起來過去世所發生過的事件,
     在這一世,我們就是會對某些人有莫名的好感,
     縱然對方是以「壞人」的身分出現;
     或是莫名的仇恨厭惡感,
     縱然跟對方才第一次見面,以前根本就不認識。
     遇到這些人與事是無可避免的,重要的是,
     我們選擇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這些情緒、這些人與事?
     
     
     俗話說: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當種種情緒現前,
     我們能不能將情緒轉化為正面向上的提升力量?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我們可以選擇強力介入,
     硬是要跟對方在一起,延續累劫以來的愛恨情仇;
     也可以選擇,以另一種愛的形式,
     維繫人世間合情合法的關係型態,
     創造新的、正向循環的「因」。
     
     
     從電影《大隻佬》中,我們可學習到一種態度:
     對於創造「因」、創造新緣分的謹慎心情。
     我們都是自己實相的造物主,
     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言語、
     每一個動作,都是一次創造,
     不管這個創造,來自於過去世所累積的業力牽引,
     還是這一世新生的心情。
     對於為人服務(辦事)的通靈者則可以學習到:
     要尊重每一位眾生的自由意志,
     介入對方的因果到什麼程度,
     尺寸如何拿捏,都存乎一心。
     目前我個人比較偏好,不要介入太深,
     不要讓自己也變成別人故事中的永恆角色。
     如果入戲太深,內心會產生一位「心魔」,
     也許是一心一意想幫助別人復仇的心魔,
     那魔竟是自己。
     
     
     給予每一位有情眾生祝福,
     但是不抱有期待。 
     http://www.mihk.hk/forum/archiver/tid-757788.html
     
     
     
     
     「業」是指由活動所產生出來的影響力或力量。「業」也可稱為「業力」。而活動除了指身體行動外,還包括語言說話以及思想念頭。照佛教看來,每當我們起了一個念頭、說了一句話或者做了一個動作,不會是沒有結果或後果的,而總會是產生某種力量或影響力的。這種力量或影響力會潛存於我們自己的心識之中,並且會驅使我們產生新的活動。新的活動一旦出現,新的業力又產生了。到我們的身體壞滅,心識再次輪迴時,那種業力也不會消失。決定我們下一世際遇的力量,就是業力。這就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意思。
     
     
     
     
     
     
     佛說三世因果經
     善男信女聽言因 聽念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語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莊為何因 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 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多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 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 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譏笑拜佛人 
     今生曲手為何因 前世打過父母人 今生曲腳為何因 前世破壞路橋人 
     今生牛馬為何因 前世欠債不還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 前世存心哄騙人 
     今生多病為何因 前世幸災樂禍人 今生健康為何因 前世施藥救病人 
     今生坐牢為何因 前世見危不救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 前世笑罵乞丐人 
     被人毒死為何因 前世攔河毒魚人 零丁孤苦為何因 前世惡心侵算人 
     今生矮小為何因 前世鄙視各用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 前世挑撥離間人 
     今生耳聾為何因 前世聞法不信真 今生瘡癲為何因 前世虐待畜生身 
     身生臭氣為何因 前世妒忌他人榮 今生吊死為何因 前世損人利己人 
     鰥寡孤獨為何因 前世不愛妻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 前世毀謗修行人 
     虎咬蛇傷為何因 前世多結冤仇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 地獄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無人見 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三寶多施捨 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來今生受 今生積德後蔭人 若人毀謗因果經 後世墮落失人身 
     有人信行因果經 福祿壽星照臨門 有人推介因果經 代代吉慶家道興 
     有人常帶因果經 凶災橫禍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 生生世世得聰明 
     有人讀誦因果經 來生到處人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 來世便得帝王身 
     若問前世因果事 迦葉布施獲金光 若問後世因和果 善星謗法地獄因 
     若是因果無報應 目蓮救母是何因 若人深信因果經 同生西方極樂人 
     三世因果說不盡 龍天不虧善心人 三寶門中福好修 一文喜捨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 世世生生福不休
     
     
     
     
     
     
     會有輪迴嗎?
     
     
     洪 順 強
     
     
     
     
     六道輪迴的趣事原來佛教認為宇宙就是一座山,名叫須彌山(SEMNRU),這山的上下和海底分成「六道」,凡有生命的(即所謂「眾生」),不論人、鬼、神,全部都要在這「六道」之內不斷生死輪迴,因此統稱為「六道輪迴」。所謂「六道」,就是「天道」(神佛居住之處),「人間道」(人類居住之處),「阿修羅道」(不人不鬼不獸的住處),「畜生道」(各類禽獸昆蟲之處),「餓鬼道」(曾做壞事因而受苦之處),「地獄道」(惡人受刑罰之處)。
     
     
     「六道輪迴」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六道眾生的壽數長短差別極大。就以「天道」來說,天道分為「三界天」:第一界天稱為「六欲天」,這裡「最低」壽命的神佛可以活到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這裡一天,算起來即相等於人間九百十二萬五千年;「最高」壽數可活到一萬六千歲,以人間一千六百歲為一日,算起來即相等於人間九百三十四億年。第二界天是「色界十八天」,住在最高一層天的神佛可以享壽「三千劫」,一劫是十三萬三千四百萬年,以人間一千六百歲為一日,
     算起來即等於人間二千三百七十七億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第三界天是「無色界四天」,
     這裡的神佛可以活到八萬大劫,算起來即相等於人間六千二百三十三兆四千四百八十億年。有趣不有趣?告訴你、這數字比思想最開放的科學家所認為的宇宙的年齡還要長一百二十四億六千四百八十九萬二千倍,有趣吧?筆者認為不單是「有趣」,更是痛苦,因為佛教的教義認為,眾生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若能脫離輪迴,進入
     「涅槃」境界,即與宇宙合為一體,不再轉生,就是「得救」,就是至高境界。換言之,「涅槃」就等於「自我消失」!請問這種悲觀至極的信念,你要不要呢?唉!這麼辛苦齋戒了幾千兆億年,結果就是「自我消失」?!?!難以想像!
     
     
     再者,佛經從未說過有人真能達到那境界,因為天上的神佛一不小心,還會「跌下來」,再轉世到人間來做人,又要從頭來過;更可憐的,如果不幸轉世到「餓鬼道」去做餓鬼的話,那可就淒涼了,根據優婆塞戒經卷第七,餓鬼的壽數是一萬五千歲,以人間五百年為餓鬼道的一日,算將起來,做餓鬼也要做二十七億年才能脫離,而且還有經書說,餓鬼是永不得超生的。那麼如此說來,餓鬼道豈不是大爆滿?其實誰來判定這些餓鬼和神仙的壽命?以甚麼標準來判定?誰來管理「六道輪迴」?佛經從來都沒有解釋過這些問題。
     
     
     有一些佛教人士在報章上反駁筆者說:「為甚麼一定要有一位神來管理輪迴才認為可信?」筆者認為這分明是遁詞。然則若沒有一位神來主持輪迴,輪迴就是「自然現象」了。若是這樣,「自然律」可以公平判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管理地獄的閻羅王是誰,他是依據自然律來判斷的嗎?地獄道和餓鬼道尚且有閻羅王來管理,為甚麼不可以相信輪迴系統有神來管理?再說,佛教的教義勸人要吃素,不要殺生,免得輪迴投胎做豬,做雞被別人吃!筆者倒要問,世上不吃肉,只吃素的人有多少?連蚊蟲也不打死,螞蟻也不踏死的人有多少?不用殺蟲藥殺死害蟲的農夫有多少?不吃抗生素來殺死體內細菌的
     人有多少?想讀者必定同意,這樣的人一定少得近乎零了。那麼,豈不是說,第二世投胎轉世做雞做豬的一定很多,做人的一定很少嗎?然則為甚麼這個世界人口大爆炸,
     雞肉豬肉越來越貴,糧食越來越短缺呢?這些事實豈不是證明輪迴之說不可信嗎?
     
     
     親愛的朋友,你知道創辦佛教的釋迦牟尼是因為吃了不潔的豬肉而生赤痢病死的嗎?你知道印度古國因為沒有顯微鏡,不知道有細菌這回事,才主張不殺生的嗎?你知道做人尚且可以吃素念經,但轉生做了某種食肉的禽獸動物之後,就絕對不可能吃素和念經了,那麼他們憑甚麼在輪迴中轉世回到人間來呢?吃雞吃豬有可能吃了自己的親人,然則已成了雞的親人,若吃蟲,會不會感到吃自己的曾祖父呢?你有想過轉世做禽獸的人,已經失去了自己本身是誰的記憶資料了,誰能確定禽獸有可能是自己去世的親人呢?會不會是古代那騙人的江湖術士捏造出來的故事呢?如果輪迴轉世投胎是真實的,為甚麼中國人又拜祖先呢?他們豈會在神位上祝福你呢?他們豈不是已經轉世投胎做了別的生物嗎?
     
     
     如果你說,為甚麼我從來沒有聽過這些事情?答案是因為你根本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你信的是「中國民間的雜亂信仰」而已,你的靈魂將來去那裡,民間信仰是完全沒有為你提供答案的。如果你還堅持你是佛教徒,認為「輪迴之說」是可信的話,那麼請你去吧。但願你有耐力,能活六千兆億年而不「向下輪之迴之」,又願你走完這條路,達到「涅槃」境界而能感到幸福快樂。
     
     
     請醒悟過來!倘若你醒悟過來,明白「輪迴」之說是行不通的,你就該想一想全能慈悲的天父,為你預備了一個寶貴的救恩,
     叫凡悔改信靠耶穌基督,就是神的獨生兒子的,都得永生,與神恢復「父子關係」,可以進入天家享受天上榮耀而永遠的福樂,因為主耶穌已經為救贖我們脫離罪的咒詛而死在十字架上,又為我們復活過來,完成拯救我們的救贖恩典。我們每一個已經信主的人都可以證明,這救恩是寶貴無比的,你也可以來白白的得著這救恩。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因果 大隻佬 業 評論 電影
     
     1
     
     
     檢視留言
     
     
 5.  Dec
     2
     
     
     
     山上憶良《貧窮問答歌》
     
     
     
     日文:http://kwww3.koshigaya.bunkyo.ac.jp/wiki/index.php/%E8%B2%A7%E7%AA%AE%E5%95%8F%E7%AD%94%E6%AD%8C
     
     
     山上憶良《貧窮問答歌》 (2010-12-30 10:10:35)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文化
     三十五 山上憶良《貧窮問答歌》
      
       原詩:
       此夜風兼雨,此夜雨兼雪,
       禦寒終乏術,黑鹽取以噬,
       更飲糟湯酒,咳嗽兼噴嚏,
       然而不自量,撫須自誇說,
       天下除吾外,無人若我慧,
       值茲寒氣來,只有麻衣被,
       所有布肩衣,盡著身上矣,
       較我更窮人,寒夜如何濟,
       父母飢且寒,妻子求且泣,
       試問當此時,如何度斯世?
                        以上貧問
      
       天地雖云廣,為我卻雲狹,
       日月雖曰明,照我卻無法,
       人皆如此苦,抑我獨其然,
       邂逅而為人,與人應並肩,
       衣破如海松,肩衣布無綿,
       襤褸已如此,猶在肩上懸,
       泥土鋪稻草,室廬低又小,
       父母臥枕邊,妻子隨腳繞,
       圍居伴我眠,憂吟直達曉,
       灶上無火氣,甑中蛛網牢,
       豈是忘飯炊,呻吟空哭號,
       短物被斬截,漏船遇波濤,
       里長攜棍來,門前怒聲高,
       怒呼無術答,世間無路逃。
                        以上窮答
      
              反 歌
       世間憂且恥,欲去究安歸,
       不是能飛鳥,何能到處飛。
     
     
      
     山上憶良(約660——733),日本詩人。公元702年曾隨遣唐使出使長安。在中國生活兩年期間,認真研究漢學。他的創作數量不詳,保存至今的有長歌11首,短歌60首左右,旋頭歌一首,漢詩兩首。其他詩文若干。他的作品被選入日本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和歌總集——《萬葉集》。和歌是日本民族詩體,有短歌、長歌、、旋頭歌、佛足石歌等四類。在《萬葉集》詩人中,山上憶良以社會詩人著稱,其作品大多富有思想性和社會性。這是由於他個人生活經歷坎坷,加上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所以不滿現狀,並且能夠推己及人,同情廣大貧苦人民。他與《萬葉集》的其他詩人不同,幾乎沒有寫過歌詠自然和戀愛的詩歌,他的作品差不多離不開老、貧、病、死之苦的主題。在這個意義上說,他是《萬葉集》中獨放異彩的詩人。
      
      
     《貧窮問答歌》屬於長詩。它通過兩個窮人的互相問答,訴說他們飢寒交迫的可憐處境,哀嘆充滿憂患的人生之苦。長歌正文的第一節是問。在一個“風兼雨”、“雨兼雪”的淒寒夜晚,一個貧苦的文士無法抵禦寒冷,只好邊嚼黑鹽粒,邊飲糟湯酒。可貴的是,他不獨感到自身的痛苦,而且能夠想到比自己更為貧苦的人們——“較我更窮人,寒夜汝河濟?父母飢且寒,妻子求且泣。
     試問當此時,如何度斯世?”第二節是答。這個貧苦文士尚有黑鹽粒和糟湯酒以充飢禦寒,比他更加貧苦的人簡直難以維持了。不但穿的襤褸不堪,住處低矮狹窄,而且更可悲的是,早已滅火斷炊,飢餓難當——“灶中無火氣,甑中蛛網牢。豈是忘飯炊,呻吟空呼號。”然而,禍不單行,在這樣飢寒交迫的情況下,又有里長前來討租派差,逼得這一家人走投無路,終於發出了“怒呼無術答,世間無路逃”的慘痛呼聲。這首長歌通過具體的藝術形象表現了當時處於社會下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情景,從而在題材和思想方面開拓了新境地,達到了新高度。
     
     
      
     這首長歌的結構既別緻,又巧妙。它包括長歌正文及其所附反歌兩部分、長歌正文采用前一節問、後一節答的形式,為前所未有,是一種新的創造。這種形式使詩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方式更加生動活潑,給讀者留下的印像也更加深刻持久。正文之後所附反歌的作用是概括正文大意,並且補充正文未盡之意。正文寫貧窮者為飢寒以及里長所迫而“無路逃”,反歌則進一步加以發揮——“
     不是能飛鳥,何能到處飛”,使無路逃的思想更加形象和具體化,“無路逃”的慨嘆更有分量和感染力。此外,這首長歌在語言上也有所創造,自由自在地使用漢語、佛教用語、日常用語和方言土語,增強了表達能力。
     
     
     ---------------------
     
     
       山上憶良(660~733)
     日本奈良時期詩人﹑漢學家。早年似曾出仕於持統天皇朝(687~696)。文武天皇大寶元年(701)﹐隨遣唐使粟田真人遣唐﹐任少錄。在中國生活兩年﹐研習漢學﹐對他後期的知識﹑思想﹑作品有很深的影響。其後10年經歷不明。元明天皇和銅七年(714)晉升為從五位下﹐後兩年任伯耆守。養老五年(721)為東宮侍讀﹐並於神龜三年(726)任築前守赴九州約6年。
     
     
       憶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創作有偏重於闡述概念和傳播知識的傾向。在他從事創作的奈良時代﹐日本天皇統治已進入昌盛時期﹐貴族社會的意識開始受到中國大陸文化﹐特別是儒教思想的影響。在知識分子中﹐開始產生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悲哀與苦悶情緒﹐這在他的詩歌中已經表現出來。從憶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一時代的特徵。
     
     
       根據《萬葉集》中的註解﹐有《歌林類聚》百卷﹐相傳為憶良所編﹐但書已失傳。他現存的作品﹐都收錄在《萬葉集》
     1﹑2﹑3﹑5﹑6﹑8各卷中。有散文7篇﹐漢詩2首﹐長歌10首﹐旋頭歌1首﹐短歌51首﹐存疑的短歌2首﹐長歌﹑反歌各1首。
       這些作品大部分作於他進入老年以後的時期。和其他萬葉詩人不同﹐他沒有歌詠自然和戀愛的詩歌。他詠嘆生老病死和人生的苦惱﹐憤慨於社會貧富的懸殊和苛捐重稅對平民的壓迫﹐並痛切地吐露對家人妻子的真摯的思念。他擅長於長歌﹐最重要的代表作有《貧窮問答歌》﹐以兩個窮人對話的形式﹐傾訴生活的痛苦。《思子歌》﹑《哀世間難住》﹑《吊大伴熊凝歌》﹑《老身重病經年衰苦》等﹐也都是詠嘆世道不平與人生痛苦的詩歌。著名作品還有送遣唐使節的《好去好來歌》和悼念一位落海漁民的《築前志賀白水郎十首》。
     
     
       他的詩作一般都使用樸素﹑明快的寫實手法﹐不追求華麗的技巧。由於他對人生與藝術的真率耿直的態度﹐作品有強烈的感染力﹐為後世所傳誦。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山上憶良 文化 日本
     
     0
     
     
     新增留言
     
     
 6.  Dec
     2
     
     
     
     關於人格分裂分裂
     
     
     
     關於人格分裂分裂
     分類:多重人格
     2009/03/30 11:05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1.人格分裂跟精神分裂一樣嗎?
     
     
     精神分裂症不等於多重人格( 人格分裂) 。
     
     
     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現。多重人格的嚴重化到成為一種疾病,稱之為人格分裂。
     
     
     “ 多重人格症”是一種病理性的心理現象,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經常被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誤診。人格分裂在正常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正常人
     雖然在不同的場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然而他們在同一場合的表現通常具有一致性,而“多重人格症”患者者常常會在同一場合,以不同
     的身分角色出現,甚至改變自我(分身)。
     多重人格者,往往分裂出的人格並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每個人格很自然的認為自己是身體唯一的主人,因此,各別的人格間擁有各別不同的記憶跟思考,除非所有人格融合為一,不然,每個人擁有的時間片段不同,便會造成記憶的失落。
     
     
     精 神分裂病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一般來說,十五歲到二十歲是最常發病的年齡。它主要的症狀包括思考、知覺、情感、行為等多方面之廣泛障礙。在發病之初,病
     人可能出現成績或工作表現一落千丈、社交退縮、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等前兆,若未予以適當的處置,病情便會更加惡化。有些病患會產生幻覺或妄想︰一直聽到或看
     到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或是堅信自己受人迫害、被人嫉妒等毫無根據的想法。有些病患則比較被動,他們不注重個人的衛生狀況、不修邊幅、性情孤僻,而且還會
     因不喜歡與人溝通,導致思惟逐步退化。有些病患會從行為錯亂怪異,言談語無倫次等方面,顯現出精神錯亂的症狀。 
     
     
     
     
     
     
     2.人格分裂可以隨意把主人格轉換給另一個人格嗎?
     
     
     據我所知,應該可以,我有兩位人格分裂的朋友(已確定為人格分裂而並非妄想症或精神分裂等),我和他們交談時,並不覺得奇怪,要求他們交換,也是有可能
     的,我有許多次這種經驗,不過比較令我好奇的是,我有一個朋友,他們(其他人格)甚至可以控制對方不讓他們聽到或看到一些事情,另一位不會有這種現象
     
     
     
     
     
     
     3.有人格分裂後就可以自己隨意創造人格嗎?
     
     
     人格並不會自己創造人格,而是由於壓力過大等因素,而衍生出來的
     
     
     
     
     
     
     4.人格可以隨意離開身體嗎?又可以再回來嗎?
     
     
     我那兩位朋友的人格有時常會搞失蹤,(聯絡不到)他們可以在腦中可以互相溝通,也可以互相知道對方的存在,甚至聊天,打架,做自己的事...等,常常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東西在腦袋中,例如某位朋友的腦袋中有牆,來區格人格...等,或有房間也是有可能的!
     她們可以是突然離開 再回來,也可以是一直都在,只是"聯絡"不到
     
     
     
     
     
     
     5.一個人格有他的時間嗎?ex 分裂出後3個月後一個部位一個部位的消失?
     
     
     沒有,人格會發生就是因為壓力或精神創傷
     所造成的,如果有時效的話,那就不會有人有人格分裂不會消失的問提了,順帶一題,人格不會消失,只是融合了!例如:你今天有五個人格,你可以變成剩下一個,也就是原來的"妳"但其實"你"的個性中,包含了另外的四個.
     
     
     
     
     6.人格可以在身體裡聊天,闖進別人房間,打架?
     
     
     可以的.不過除非人格的個性較暴力,要不然不會沒事衝到別人房間或衝去打別的人格
     
     
     
     
     
     
     7.分裂出的人格一段時間必須離開身體到創造他們的地方?
     並不會,他們沒有所為創造他們的地方,他們是自然而然就在那裡了
     
     
     
     
     
     
     
     
     8.可以把一己的記憶轉換給另一個人格?
     
     
     是的,透過聊天,或者,發生事情時,其他人格有看到聽到,畢竟它們都共享一個身體
     
     
     
     
     
     
     9.主人格可以改造另一個人格?
     
     
     不會,人格的個性是他的本質,就算他想,但也沒辦法,因為那都是他的一部份,如果可以的話,主人格就不用擔心有一天自己的人格會突然奪走自己的身體去打人了,這是在人格較暴力的情況下
     
     
     
     
     
     
     10.會知道哪個人格又要分裂了,幾點會分裂出來?
     
     
     不會,並不是由其中一個的人格分裂出來的,就可以知道它啥時要出來,時間不一定,不過不是用幾點來計算.........=''=,有可能大概知道壓力無法負荷時有人格要分裂但並不知道時間,可能幾週,也可能幾個月甚至是幾天
     
     
     
     
     來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70404849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人格分裂 多重人格 精神病
     
     0
     
     
     新增留言
     
     
 7.  Dec
     2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2008-11-23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經濟觀察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張軻風 
     自有人類文明開始,有一種心理病症可能就已存在,然而直到上世紀70年代,這種病症才由於一個刑事案件受到重視,並以此得以命名,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1973年8月23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某家銀行里,突然闖進兩個全副武裝的綁匪,先是一陣狂掃亂射。綁匪一邊掃射一邊說:Party開始了。此後,綁匪將幾名銀行職員挾持為人質,並將他們扣押在銀行的地下保管庫裡。匪徒提出的條件是,釋放在押的同夥,保證他們安全出境,否則將人質一個個處死。
     
     
     經過六天的營救,警方設法打通了保管庫,用催淚瓦斯將人質和劫匪驅趕出來,狙擊手同時作好了危急情況下擊斃劫匪的準備。然而,離開保管庫後,幾名人質反而將劫持者掩護起來,保護他不受警方的傷害,此後甚至拒絕提供不利於綁匪的證詞。更為離奇的是,其中一名女人質還由此愛上了一名劫持者,等他獲釋後就要嫁給他。
     
     
     人們無法為這個匪夷所思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釋,只好將它病理化。從而,在心理學、醫學領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心理疾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個病症又被稱為人質情結,概括而言,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
     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後來,人們發現,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幾乎是人質挾持事件中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
     
     
     1976年,法航139次班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到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根據一名頭腦清醒的女人質回憶,劫持過程中,留給她強烈印象的不是恐怖分子如何凶神惡煞,如何毆打、虐待旅客,而是每當恐怖分子頭目發表演說時,全機艙裡就會發出如潮的掌聲。這個叫做達維森的女人質在回憶中說了這樣一句話:“現在,只是現在,我才理解。當人們想活命時,是最容易受騙的。”
     
     
     前不久報導說,意大利兩位被劫持的女記者獲救之後,不但不感謝政
     府的努力,反而“支持伊武裝分子的'正義之戰'”。這或許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體現(也有可能不是,這裡還涉及到政治信仰問題)。不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在007系列之《黑日危機》中有過明確的表現:該片中被劫持的石油大亨的女兒,後來助紂為虐。
     
     
     我可以列舉出一連串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事例,不過沒有這個必要,大家通過強大的網絡搜索引擎可以了解得更詳細。
     
     
     杰弗遜大學綜合醫學中心精神和行為醫學主治醫生楊景端博士在哈佛大學燕京禮堂演講中,分析出人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四個條件。
     
     
     (1)要人質切實相信生命正受到威脅。
     (2)施暴的人會給人質施以小恩小惠。
     (3)控制人質的信息來源和思想。
     (4)讓人質感到無路可逃。
     
     
     這四個條件下,人們就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接著,楊景端博士說道:“那麼這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製造者,既可以是一個綁匪,兩個綁匪,也可以是一個組織,當然也可以是一個國家機器。受害者可以是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整個國家。”我們不難看到,從心理學與精神病理學上來看,這是一種針對個人的現象。然而就以個體為元素的社會心態而言,歷史也呈現出一種社會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楊景端提出的四個條件仍舊是直觀的歸納,在我看來,我們本能夠走得更遠一些,看得更深一些(我在後面將會提出我的意見)。不過,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具體視角: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看待社會,甚至檢討歷史事件。當然,尤其觀照的是專的社會。
     
     
     在專社會裡,統治者與臣民的關係可類比為綁匪與人質的關係,而臣民都將與人質一樣,全部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患者。由此,臣民無疑符合上述的四個形成斯症的條件。不妨我們一一對照:
     
     
     專社會最常用的統治手段就是暴力,所謂暴。每一個想要與這個專體製作對的臣民都將受到生命的威脅。中國歷史上以謀逆罪最大,犯此罪者殺無赦。統治者會反復強調這一點,目的正是“要人質切實相信生命正受到威脅”。
     
     
     專統治者的一個要求是對臣民進行統治與管理,並從中獲得最大利益。他不會讓臣民死,而只是要榨取他們,保證自己的持續生存可能。控制人質的綁匪也是這樣的心態,手中有人質,就等於握住了生的機會。因此,人質不能死,臣民不能死,要保證他們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食物與水。這就是“施暴的人會給人質施以小恩小惠”。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時段,都是專下的“人質”實在被逼到了“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如果能夠保證小恩小惠,臣民們都是甘願做奴隸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他是不會反抗國家“綁匪”的。
     
     
     第三個條件是封鎖信息,這是專社會的一個明顯特徵,無須分析,我在《歷代禁書記》中談到的統治者禁毀讖緯著作就屬於此類。
     
     
     最後,我們很明顯地看到,專社會裡的老百姓只有兩種選擇,即生與死的選擇:要么反抗,結果是被國家“綁匪”一槍斃了;要么適應被統治,滿足被挾持,由國家“綁匪”培養成患者,培養成順民。這就是“無路可逃”的境地,別無選擇的餘地。
     
     
     從這個粗淺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在專社會裡能夠存活的,都將成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他們最初驚恐,接著會局部的、微弱的反抗,如果反抗無效,他們傾向於默認與接受自己被挾持、被統治的現狀,最終甚至是習慣被挾持,依賴被統治,崇拜這些綁匪與國家“綁匪”。
     
     
     滿清入關時,有著名的“雉法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有多少前朝的遺老、遺少敢於挺身試法,甘願保住中原的束髮習慣,而不願淪落為“披髮左衽”的番夷臣民。然而,200多年過去,時間過渡到近代的辛亥年,命的號角吹響,剃髮成為擁護命的一個身體標識。這時,我們看到的是一批批已經身患重症的“人質”,他們留戀這根表示人質身份的辮子,為取消他的人質資格而感到痛心。由此,我們看到,尤其在專的社會體制下,專的當權者作為綁匪的身份出現,而被侵略與奴役的臣民則以人質的角色來希圖適應這個新“綁匪”劫持與威脅“人質”的方法。我們不得不說,這首先是心理上、精神上的依賴,是向綁匪靠攏的願意被馴養狀態。
     
     
     個人是國家的摹本,個人的心理變化會呈現出國家與社會的價值取向;個人的精神狀態將組合成國家與社會的集體狀態。由此,人質依賴綁匪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病理形成模式也正是順民服從專統治的一個國家政治摹本。等到這種病症日益嚴重化,國家與臣民形成了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習慣形式,不論這種形式是暴力的還是教化的,是懷柔的還是高壓的,總之,習慣已經建立起來,社會秩序會進入平衡狀態。
     
     
     然而,如果綁匪被執法部門製服了,人質被“解救”出來。這種平衡不論從個人的心理上還是此後與人相處上都被打破。這個當年的人質,也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具有兩種十分明確的行為趨向:或者尋求重新被人淪為人質;或者尋求將別人淪為自己的人質。總之,要重建這種綁匪與人質的相處平衡。引而申之,這個綁匪與人質的關係摹擬到臣民與專統治者關係上,亦即社會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上,如果原有的國家“綁匪”被取代、被倒,那麼社會的人質——臣民就實際被解救出來。專的統治模式的社會平衡也同樣被打破、被破壞,那麼被解放的順民,作為患社會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順民,也呈現出兩種十分明確的行為趨向:或者尋求重新做順民的機會,這就是那些前朝遺老們的普遍心態;或者尋求讓別人做順民的可能,這正是陳勝、劉邦、黃巢以及朱元璋等農民起義領袖的典型病理症狀。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一病理學概念對歷史學的價值就是,它解釋了遺老存在的理由,也很好地解釋了近代以來,因循守舊的清朝遺民為何要拼命維護曾經寧願流血砍頭也不要辮子的那根辮子。
     
     
     就制度與社會而言,楊景端提出的產生斯德哥爾摩社會綜合症的條件過於直觀化,它只是提出了一種綁匪與人質患者之間關係的簡單輪廓,或者說狀態,而不能完全解釋這種病症產生的原因。我在這裡,也無法提出一些深刻的形成原因,一切只是探索。
     
     
     首先,我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不論是在醫學範疇,還是在政治學、歷史學範疇內,都存在一個生理學上的條件反射原則,即面對外部強大的壓力,尤其是死亡威脅,所有生物都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服從。這造成的結果是,每一種動物,包括人在內,都有被馴養的可能。基本需求是一個底線,有吃有喝,生命得以延續,面臨暴力的強權,只有低頭才能獲得延續生命的可能,這或許是源於本能反應。就像人類在馴化狗的時候,常常以食物為引誘,輔之以鞭子,讓他做什麼,他才會做什麼。同時,隨著這個馴化過程,狗對主人也形成依賴的習慣與情感。表現在人類社會中,專統治者對臣民的馴化,是通過各種暴力的體罰(例如懲戒性機制)、規範化的思想教育(例如儒家五倫等統治思想的滲透)以及適時的小恩小惠(例如封官進爵等籠絡人心的獎勵機制)而實現的,結果是培養出大量“為綁匪打掩護”的順民、良民。
     
     
     只要是動物,就有被馴養的可能。人自然逃不出這個藩籬,這一條是根本的。
     
     
     再者,人類有一種原始的渴望,那就是對英雄的崇拜。這裡的“英雄”,並非單純說綁匪就是英雄,而是說英雄形象與綁匪之間存在某種關聯。人類作為一種動物,其原始本能保留著一種處理問題的極端方法,這也是一個底線,即通過肢體衝突來解決問題,例如爭奪食物、爭奪配偶等利益。在無禮可講的情況下,動手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誰施暴的力量大,誰就成為新的統治者與支配者,“唯兵強馬壯耳”,“槍桿子裡出政”,說到底這是一個原始的信條。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以成敗論英雄。手中掌握對人質生殺予奪大權的綁匪就是以勝者的姿態,獲得人質潛意識的心靈崇拜與傾慕。這樣的形象,通過一些熏染個人英雄主義的影片更得以傳播與彰顯。在影片中,一個匪徒被構想為英雄,人們可以崇拜他,必然要崇拜他,例如香港電影中的“古惑仔”就是一個將匪徒想像為英雄的典型。這是就個人而言的,在國家領域,專社會裡的多數人對專的君王完全是出自本能的傾慕與崇拜。他們是“聖上”,是“主子”,是人們理想的“天子”,是全民偶像。在斯德哥爾摩社會綜合症患者心目中,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康熙大帝、拿破崙、蔣介石、***一定都是名列前茅的偶像人物。
     
     
     一個明顯的現像是:在專社會裡,如果沒有英雄,沒有“核心”,人們會感到恐慌,會故意呼籲出一個“核心”,袁世凱的上台就是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藝謀定是一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他通過《英雄》這部影片表達了對秦始皇這個國家“綁匪”的傾慕,並且主觀地將當時的六國人全部假想為呼籲統一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其實,他搞錯了,七國時代的人還不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心中沒有呼喚“核心”來綁架天下的衝動。秦始皇對天下人的劫持是中國人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開端。
     
     
     如果一名恐怖分子用槍頂著你的太陽穴,然後輕柔地對你說:“人的最高權利是生存的權利”,你會不會感到分外恐懼?會不會本能地順從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將是一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國家 心理病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社會
     
     0
     
     
     新增留言
     
     
 8.  Dec
     2
     
     
     
     [轉貼] XXXHOLIC 侑子小姐名言
     
     
     
     [轉貼] xxxHOLiC 侑子小姐名言
     
     
     侑子說的話都很值得去深思呢=w=
     
     
     很有深度!
     
     
     ☆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 店,實現願望的店。不過相反地,要付出代價。與它相當的喔。 
     
     
     ☆……以上,出自日本講談社桌上型國語辭典第二版! 
     
     
     ★ 被知道名字...就等於是被對手掌握了靈魂的一部分! 
     被知道出生日...就等於是被掌握了從出生以來的經歷與未來的發展! 
     
     
     ☆ 對於被給與的東西,必須要付出與其相當的報酬或是代價!不能給得太多,也不能拿太多!否則的話,是會受傷的!
     
     
     現世的身體,星世的命運,天世的靈魂。
     
     
     ★
     人的道路是沒有中斷…而且一直聯繫在一起的東西--不管是多麼渺小的事件!比方說,不管那是多麼短暫的時間,就算沒有殘留在記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只要是曾經締結過的緣分…就不會消失!
     
     
     ☆ 相和其他的占卜不同,手相或人相是會隨時改變的東西! 
     
     
     ★ 所謂的「世界」啊!雖然是無限寬闊,其實卻很小!只限於自己看得見的範圍,聽得到的範圍,手碰得到的範圍,感覺得到的範圍--
     
     
     世界啊!它並不存在,而是靠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 世界,雖然非常小…
     不過對於瞭解它的人來說…卻是非常大!
     而且世界…
     在你瞭解它之前,不會只有一個!
     
     
     ★ 不管對像是誰--決定要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都是和自己的約定!所以會打破那個約定的人…也是是你自己!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對別人的約定負起責任!
     
     
     ☆ 「名字」是很重要的!名字是有力量的!不管是生物還是非生物,只要冠上那個名字的話--就能和叫做那個名字的東西擁有相同的力量喔!
     
     
     ★ 尋找的東西,尋找的人,尋找的地點。尋找的東西,尋找的人,應該要找的地點。帶路吧!飛翔的東西,到那個人的身邊去。
     
     
     ☆ 生物啊!受到各式各樣的束縛。自然的規範,時間的流逝,名為「身體」的容器,名為「心靈」的自我。那些是所有生物共同的枷鎖。 
     
     
     ★ 「語言」不只會束縛自己,也會束縛別人。 
     
     
     ☆ 我的店存在於即在這裡,又不在這裡的地方。能進去的,只有需要去那間店的人們而已。
     
     
     ★ 那家店啊…是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事而開的。
     
     
     ☆ 既然會被流傳下來,那就表示它從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住在這個世上的…可不只是有人類而已,還有未被人類承認的東西。
     所以,有時候,有人會遇到不是人的東西。於是,便有人會將這東西的存在,意志,外形…甚至是恐懼感傳達給別人。
     但事實上,會真正完全相信的人卻很少,所以,人們就偷偷地,像暗號一樣地…把這些事隱含在某種東西中。 比方說…民間故事或是俗話諺語中--
     
     
     ★
     你不只是屬於你自己的,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屬於他自己的。每個人都與他人相連與他人分享某些事物。這就是為何人類無法自由,為何人類會擁有喜悅也擁有悲傷,以及愛。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為什麼你不明白不要再說謊呀!   
     所謂的“習慣”……可不是因為別人就能改得過來的——!要為了自己才改得過來!她因為說謊而失去了許多東西,相對的也背負了許多東西——!可是自己卻沒察覺到!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失去的東西和背負的東西,對自己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就算你告訴她……“你必須得這麼做”,或是“這樣不好所以要這麼做”都沒有用——!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那是由每個人自己來決定的!
     
     
     (太陽雨)這種日子裏……可能做“鏡聽”哦!……閉上眼睛,第一個聽到的聲音就是“啟示”!在下太陽雨時所做的鏡聽……會因為雨的力量提高準確度!所以能夠得到更深刻的啟示!
     
     
     不過呢,世界啊,在你瞭解它之前不會只有一個。
     
     
     善惡是由人類來決定的吧!
     
     
     越是說“不能打開”,人類就越會想要打開。自以為破壞約定所招致的災難,絕對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沒有人可以例外……可以超乎一切事物之外啊!
     
     
     生物啊!受到各式各樣的束縛。自然的規律、時間的流逝、名為“身體”的視窗、名為“心靈”的自我。那些是所有生物共通的枷鎖。 
     
     
     另外還有一點。自己無法抵抗的東西……也叫“波”!
     
     
     "只能用在人類身上的枷鎖"是指——……“語言”……?
     沒錯!就是“語言”……很可怕吧?一旦說出口就無法挽回,不能取消。也不知道它對人類的束縛有多麼地強烈。欲還是持續地使用那枷鎖。“語言”是活的。而且,有時候還能束縛人類的命脈。
     那是叫“言靈”的玩意兒吧!
     只是說積極的話,就會變得那麼不同。
     “語言真的是很驚人耶!
     沒錯。可是,“語言”呀!並不是只是束縛自己而已哦!
     
     
     麻痹“抑制心理”。指忍耐、承受某事的心理。如果要和別人產生交集的話……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心理。舉例來說,就算出自愛也一樣。如果不懂得支抑制的話,就連疼愛某人的心也會變成單純的暴力。羽毛就是麻痹了這種心理。讓她平時忍耐、承受、能夠準確控制的東西表露出來。
     
     
     請珍惜此變化,特別是因與某人的相遇而產生的變化。
     
     
     我的店既在這裏又不在這裏。讓進來店裏的人只有有必要進來的人。   
     那個店呢,是為了今後要發生的事而準備的,因此,自己來了,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偶然,全部都是必然的。
     
     
     店,實現願望的店。不過相反地,要付出代價。與它相當的喔。
     
     
     ……以上,出自日本講談社桌上型國語辭典第二版!
     
     
     被知道名字…
     就等於是被對手掌握了靈魂的一部分!
     被知道出生日…
     就等於是被掌握了從出生以來的經歷與未來的發展!
     
     
     對於被給與的東西,必須要付出與其相當的報酬或是代價!
     不能給得太多,也不能拿太多!否則的話,是會受傷的!
     
     
     現世的身體,星世的命運,天世的靈魂。
     
     
     人的道路是沒有中斷…而且一直聯繫在一起的東西--
     不管是多麼渺小的事件!
     比方說,不管那是多麼短暫的時間,就算沒有殘留在記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記錄--
     只要是曾經締結過的緣分…就不會消失!
     
     
     相和其他的占卜不同,手相或人相是會隨時改變的東西!
     
     
     所謂的「世界」啊!雖然是無限寬闊,其實卻很小!只限於自己看得見的範圍,聽得到的範圍,手碰得到的範圍,感覺得到的範圍--
     
     
     世界啊!它並不存在,而是靠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世界,雖然非常小…
     不過對於瞭解它的人來說…卻是非常大!
     而且世界…在你瞭解它之前,不會只有一個!
     
     
     不管物件是誰--決定要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都是和自己的約定!所以會打破那個約定的人…也是是你自己!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對別人的約定負起責任!
     
     
     如果你自己已經決定……那就已經決定了!
     如果你自己還沒決定…那就還沒有決定!
     
     
     所謂的“戒掉”……是指“全部”、“徹底”喔!什麼“一下子”啦、“一點點”啦、“一瞬間”啦……都一樣是在“做”喔!想要“戒掉”或“去做”某件事——意思是一樣的!因為都包含行動和誠意!是對自己的誠意!不管物件是誰——決定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都是和自己的決定!所以,會打破那個決定的人……也是你自己!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對別人的約定負起責任! 
     
     
     其實不管是什麼職業都是一樣。你得到多少工作代價,你就得在工作上同等付出。不要多做也不要少做……這樣才對! 
     
     
     石頭啊,是不會自己停下來的呢,只會繼續滾動,滾向坡道的終點。……石頭會繼續滾動,而且會加快滾動速度。
     
     
     ……當石頭停止的時候。他已經毀壞了。
     
     
     既然是從遙遠的古代流傳下來,那麼應該有其正確性。住在這個世界的並非只有人類……並非只存在人類所知的那些。所以呢,有時也有能遇到那些東西的人類。那些存在,那些意志,那些姿態是的恐懼,傳給其他的人……但是,很少有人會相信這些。所以只能像暗號一樣,悄悄的隱藏于……從古流傳下來的故事,或者風俗裏呢! 
     
     
     不管是多久以前的事,失去最重要的人總是無法忘懷,總會感到孤獨的啊!
     
     
     奪取生命的代價是很沉重的!沉重到……甚至可以壓垮一個人喔!
     
     
     你不屬於你自己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只屬於他自己的,每個人都與他人相連,與他人分享某些事物,這就是為何人類無法自由,為何人類會擁有喜悅也擁有悲傷,以及愛……
     
     
     無論你是否認識它,無論你是否承認它,該存在的總是存在,就是這麼簡單! 
     
     
     
     
     
     
     ◆侑子名言
      
           1.世界上沒有什麼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2.人的道路是不會中斷,是會一直聯繫下去的,即使是多麼小的事情,無論是多麼短的時間,即使不會留在記憶裡,也不會留在記錄中,被締結的緣是不會消失的!
      
       3.生物啊! 受到各式各樣的束縛:自然的規範,時間的流逝,名為“身體”的容器,名為“心靈”的自我。 那些是所有生物共同的枷鎖。
     不過,也有隻能使用在人類身上的枷鎖。 ……言靈……可是語言並不只是束縛自己而已! 也會束縛別人。
      
       4.既然會被流傳下來,那就表示它從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住在這個世上的,可不只是有人類而已,還有未被人類承認的東西。
     所以,有時候,有人會遇到不是人的東西。 於是,便有人會將這東西的存在,意志,外形.……甚至是恐懼感傳達給別人。
     但事實上,會真正完全相信的人卻很少,所以,人們就偷偷地,像暗號一樣地,把這些事隱含在某種東西中。 比方說...民間故事或是俗話諺語中……
      
       5.所謂的“世界”啊!雖然是無限寬闊,其實卻且很小! 只限於自己看得見的範圍,聽得到的範圍,手碰得到的範圍,感覺得到的範圍。 世界啊!
     它並不存在,而是靠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6.代價啊,對於被給與的東西,必須要付出與其相當的報酬或是代價! 不能給的太多,也不能拿太多! 更不能太過,或不足…… 對等…… 均等……
     否則的話,是會受傷的! 
     
     
     現世的身體、星世的命運、天世的靈魂。
      
       7.習慣啊…… 自己不去發現,不主動想要改過來的話…… 是永遠改不過來的!
      
       8.什麼是好…… 什麼是壞…… 是由每個人自己來決定的!
      
       9.如果你自己已經決定…… 那就已經決定了! 如果你自己還沒決定…… 那就還沒有決定!
      
       10.為了拯救他人而犧牲自己,這將會給被拯救的人帶來多大的傷害,而且如果那個人還很珍視自己的話傷害還會加倍。
      
       11.所謂的“戒掉”…… 是指“全部”、“徹底”! 什麼“一下子”、“一點點”、“一瞬間”……和你一直在做是沒什麼兩樣的。
     想要“戒掉”或“去做”某件事-- 意思是一樣的!需要的只是行動和誠意! 是對自己的誠意! 不管對像是誰--決定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都是和自己的約定!
     所以,會打破那個約定的人……也是你自己! 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對別人的約定負起責任!
      
       12.其實不管是什麼職業都是一樣。 你得到多少工作代價,你就得在工作上同等付出。 不要多做也不要少做……這樣才對!
      
       13.石頭啊,是不會自己停下來的呢,只會繼續滾動,滾向坡道的終點。 ……石頭會繼續滾動,而且會加快滾動速度。 ……石頭停止了吧。 不過已經毀壞了。
      
       14.越是告訴他“不能打開”,人類就越會想要打開。
     自以為破壞約定所招致的災難,絕對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沒有人可以例外……可以超乎一切事物之外啊!
      
       15.無法心想事成……是人之常情哦!
      
       16.不管是多久以前的事,失去最重要的人總是無法忘懷,總會感到孤獨的啊!
      
       17.奪取生命的代價是很沉重的! 沉重到……甚至可以壓垮一個人喔!
      
       18.就算別人說不可能,但還是不死心地去摸索自己所能做的事。 所以百目鬼同學不必進我們的店裡來。
      
       19.你不是屬於你自己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只屬於他自己的,每個人都與他人相連,與他人分享某些事物,這就是為何人類無法自由,為何人類會擁有喜悅也擁有悲傷,以及愛……
      
       20.最愛的是什麼,要等失去了以後才知道。
      
       21.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不讓人舒服的,所以他們可能並不知道,什麼會引起別人的痛苦。
      
       22.無論你是否認識它,無論你是否承認它,該存在的總是存在,就是這麼簡單!
      
       23.店,實現願望的店。 不過相反地,要付出代價。 與它相當的喔。
      
       24.被知道名字……就等於是被對手掌握了靈魂的一部分! 被知道出生日……就等於是被掌握了從出生以來的經歷與未來的發展!
      
       25.相和其他的占卜不同,手相或人相是會隨時改變的東西!
      
       26.世界,雖然非常小……不過對於了解它的人來說……卻是非常大! 而且世界……在你了解它之前,不會只有一個!
      
       27.“名字”是很重要的! 名字是有力量的! 不管是生物還是非生物,只要冠上那個名字的話--- 就能和叫做那個名字的東西擁有相同的力量喔!
     (例:把球棒冠上“斬鐵劍”的名字的話, 就能擁有斬鐵的力量喔!)
      
       28.尋找的東西,尋找的人,尋找的地點。 應該要找的東西,應該要找的人,應該要找的地點。 帶路吧! 飛翔的東西,到那個人的身邊去。
      
       29.我的店存在於即在這裡,又不在這裡的地方。 能進去的,只有需要去那間店的人們而已。
      
       30.那家店啊……是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事而開的。
      
       31.'吃'是一件很重要,很幸福,同時也很可怕的一件事。
      
       32.世上雖有很多不可思議,但不管是多麼希奇古怪,多麼聞所未聞的現象,如果沒有人知道的話,如果沒人看到的話,就只是虛幻的東西,人、人、人,人才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東西。
      
       33.要得到幸福的話,就需要與之相應的努力,也就是代價。 不是經常說人生是正負和零麼! 有好事也有痛苦的事,有痛苦的事也有好事。 不過這是錯的。
     為了變得幸福,作為代價,必須背負與其同等的不幸。 也就是說為了好事情,必須要忍受壞事情。 所謂有痛苦的事就有好事什麼的,並不是含有樂觀意味的話。
     反過來說,在高的地位上的話,對工作就有相應的高要求對吧。 要是不能滿足這種高要求就是不誠實的人。
     再進一步反過來說,要把自己至於不幸中的話,自己就必須放棄一定程度的努力。
      
       34.語言是可怕的東西呢,話一說出口就沒法收回了,也不能當作什麼也沒說過。 人們不明白語言有多麼強烈的束縛力量,而持續使用著這種枷鎖。
      
       35.所謂的善意是由人類所決定與否的,對於非人類的生物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36.這個世界再怎麼廣闊,也掩飾不了它狹隘的一面。 個人的所見所及所感,只是一部分而已。 世界並非一開始就存在 ,他需要自己親手創造。
      
       37.錯誤可不是為了別人才改的過來的,要為了自己才能改正。
      
       38.“抑制心理”指忍耐、承受某事的心理。 如果要和別人產生交集的話...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心理。
     就算出自愛也一樣,如果不懂得去抑制的話,就連疼愛某人的心也會變成單純的暴力。
      
       39.即使在一方看來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但在另一方看來可能就成了重大事件,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跟加害方相比,受害方損失更大。
      
       “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話只有當事者以外的才會說。
      
       怨恨這種東西,是很容易招來的呢!
      
       40.比起為無能為力的事而後悔,還不如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41.改變自己就等於改變未來。
      
       42.通常人們都把理解不了的事、把握不了的事全部加以否定,和自己所期望的世界背道而馳的東西全都是壞的,如果不明白的話,只要當成[不知道]那樣就行了。
     認為多數人的觀點是正確的仍然是常有的事,不是嗎?
      
       43.能夠不付代價、互相給予的,就只有“感情”而已。
      
       44.夢,有兩種:醒著的夢和睡著的夢。 而不管是哪一種,只要堅定地祈禱努力,就可以變成現實。
     你所經歷過的那些真實會讓你變得堅強,而只要用這份堅強來不停地許願,夢就會成真。
      
       45.願望啊 ……確實,一直許願的話就會實現。 人的祈願力量是那麼強大 ,但是,如果是希望某人不幸的話,詛咒的意願越強烈,
     自己也會因此變得越不幸。 
      
       46. 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只有相遇這件事。
      
       47.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交融、相互關聯、相互產生影響,這樣的存在著,無論多麼微小的邂逅,也會改變心靈與軀體。
      
       48.經歷過痛苦才更能了解什麼是幸福。 
      
       49.別人能改變的只有表面的東西,內在的東西只有自己能改變。
      
       50.一個人呆著,才會不只是發現,而是深刻了解,自己必須改變的東西。
      
       51.記憶分成兩種,分為心的記憶和身體的記憶,心的記憶是很重要的不過身體的記憶也非常重要,有時候,即使心忘記了,身體也還是會記得。
      
       52.不想失去的東西存在的話,那麼一旦失去了的東西是再也回不來了。
      
       53.會看對方而改變自己態度的,唯獨有心的生物而已!
      
       54.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選擇世人所說的“不普通”又如何!
      
       55.這個世界,恐怖與美麗分佔一半,一場簡簡單單的相遇,足夠讓你無法忘記。 一個人、一件事、一個世界...讓我們從命運的謙絆,尋求樂趣。
      
       56.即使契約結果被破壞,人們依然可以繼續下去。
      
       57.拉鉤發誓,諾言、契約是不可食言,不可背叛的東西,前後的羈絆,無意識的謊言與歪曲的真相,歪曲的真相與惡意的暴露,惡意的暴露與無意識的謊言,到底哪個罪惡深重呢?
      
       58.負面想法會讓一切都變得討厭哦,任何事只要看著它的光明面去努力,這世界看起來就會不同了.
      
       59.分別,雖然不知道會何時到來,但卻明白終有一天要來臨,為了某樣 重要的東西,為了不想失去的某人,為了看破巧妙操控的命運的盡頭,做選擇的是你。
      
       60. 這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始有終的,好的行為有好的結果,等待壞的行為,只能是壞的結果,人們稱其為因果。
     有一天,當你直面難以忍受的痛苦時,請想起這句話。
      
       61. 所有的祈願者都是相同的,當自己的願望和他人的願望相衝突時,就不得不進行選擇。
     是選擇放棄自己的願望,還是選擇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踐踏他人的願望。 這是走在人生這條道路上而無法避免的到來。
      
       62.人類的情緒是有缺點的,已經失去了的“感情”,雖然再一次重新培育就行了,或許會花些時間。 
      
            63.所謂占卜,就是占卜者與被占卜者之間的交易,想知道的事,占卜師就必須告訴你,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絕不含糊。
     但是由於是看不到的東西,無形的東西,所以就加以謊言,讓不可能的事看上去是可能的,對於信以為真的對方來說,可是非常失禮的。
     不,正是由於占卜是和對方的生活方向,未來路途息息相關的東西,所以僅僅是失禮還不夠。 因此,真正的占卜師,會在占卜中賭上自己的前途。
      
       64.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一點點而已……
      
     
     
      
     ◆其他人的名言
      
       1.既然人類都不救尊貴的生物了,那麼為什麼尊貴的生物非得拯救人類不可呢?
      
       2.因為你……寂寞的話,我也……會寂寞。
      
       3.讓人因為我而付出代價……我不願意。
      
       4.我相信會有某些人視你為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人,你卻沒有察覺出這份情感,還一味地不關心自己,你不願意看到別人傷害,卻不介意傷到自己,你甚至不了解那些認為你很重要的人,看到你受傷時會有多麼痛苦。
      
       5.人類總是創造壞的東西,為什麼他們總是做些使他們痛苦的事呢?
      
       6.殺生是不對的吧? 但是比起懷著對被殺生物感激的心情吃下去來說,就這樣扔掉不也是一件壞事嗎?
      
       7.誰也不會和誰一樣。 能看到的東西也不一定是一樣的,所想的東西也不一定是一樣的。
     所以不要用“和你一樣”來安慰人,但也不可以用“和你不一樣”。  
      
        8.如果你想要那麼做的話,那就這麼做吧! 如果決定說“辦不到”的話,那就一定會辦不到。
      
       9.在行動之前就斷定不行的話...那就真的會變得不行啊!
     
     
     
     
     
     
     ×××HOLiC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重定向自XxxHoLic)
     《×××HOLiC》是由漫畫團隊CLAMP所創作的青年漫畫作品,與另一著作《TSUBASA翼》內的故事有交叉關係,並同時進行,以靈異為題材,至今已出版了14本單行本。
     [編輯]語錄
     
     
     壹原侑子
     
     
     這世界沒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原文:この世に偶然はない あるのは必然だけ
     
     
     如果你自己已經決定,那就已經決定了,如果你自己還沒決定,那就還沒決定!
     
     
     這世上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不管是再古怪、再稀奇的事,一旦沒有人、一旦沒有人看見、一旦與人無關的話,就只不過是現象,瞬間即逝的事。人…人類,人類才是這世上最神秘又不可思讓的生物
     
     
     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我和你已經有了緣分!你和我已經產生了關連喔!不管是多麼渺小的邂逅或事件,都必定會影響到未來!人的道路是沒有中斷…而且一直連繫在一起的東西。不管是多麼渺小的事件!比方說,不管是多麼短暫的時間,就算沒有殘留在記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只要曾經締結過的緣分…就不會消失。
     
     
     『普通』是什麼意思?只要不給任何人添麻煩,選擇世人所說的『不普通』又如何!
     
     
     所謂的『世界』啊!雖然是無限寬廣,其實卻很小!只限於自己看得見的範圍、聽得到的範圍、手碰得到的範圍、感覺得到的範圍--它並不存在,而是靠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世界…雖然非常小,不過…對於了解它的人來說卻是非常大。而且世界…在你了解它之前,不會只有一個。
     
     
     你不是只屬於你自己的。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只屬於自己的。
     
     
     每個人都有跟別人有關、共有某種東西。所以無法自由,正因如此,所以才有趣、才悲傷……才令人憐愛。
     
     
     就像是滾動的石頭一樣。石頭啊…是不會自己停下來的呢!只會繼續滾動,滾向坡道的終點。
     
     
     代價呀!這是一定要的!對於被給與的東西,必須要付出與其相當的報酬或是代價!不能給得太多,也不能拿太多!更不能太過或不足……對等…均等…否則的話,是會受傷的!
     
     
     不管是什麼理由,人一旦殺了人,就得背負起與殺人同等份量的重量!
     
     
     習慣阿……自己不去發覺,不主動想要改過來的話…是永遠改不過來的!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那是由每個人自己來決定的!
     
     
     所謂的「戒掉」…是指「全部」、「徹底」喔!什麼「一下下」啦、「一點點」啦、「一瞬間」啦…都是一樣在「做」喔!
     
     
     想要「戒掉」或是「去做」某件事…意思都是一樣的,因為都包含…行動和對自己的誠意!
     
     
     就算失去現在的世界,就算捨棄舒適的地方,妳也要去努力追求!體會到失去東西的沉重痛苦…無論如何還是要繼續下去!為你自己而活吧!那才是真正的決心!對妳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是妳想追求的東西呢?
     
     
     決心與誠意,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必備的東西。
     
     
     越是說「不能打開」,人類就越會想要打開。自以為破壞約定所招致的災難,絕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沒有人可以例外…可以超乎一切事物之外啊!
     
     
     住在這世界上的…可不只是有人類而已,還有未被人類承認的東西。所以,有時候,有人會遇到不是人的東西。於是,便有人會將這東西的存在、意志、外形…甚至是恐懼感傳達給別人。但事實上,會真正完全相信的人卻很少,所以,人們就偷偷地,向暗號一樣地…把這些是隱含在某種東西中。比方說…民間故事或是俗話諺語中…
     
     
     就某一方來看不是很嚴重的事,可是就某一方來看或許就會成為重大事件,而且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跟加害者比較起來,受害者方面的損失都比較大。「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句話…只有當事者有資格說。
     
     
     因為人類是不可思議的生物。就算別人來看是不幸的結果,不過對本人來說,卻有可能是件幸福的事。
     
     
     為了救人而犧牲自己是多麼地傷害對方,而且如果是珍惜自己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照片呈現了過去。就像畫一樣,沒有參雜畫者的主觀與感情,顯露出原原本本的樣貌來。有時候,包括連不想看到的東西也都…
     
     
     要說明別人不懂的事,是非常困難的。不是嗎?
     
     
     人們往往會去否定無法理解的事、無法把握的事。把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世界裡的東西,都當成是壞的。不知道的話就說「不知道」,這樣就好了啊!
     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就只有邂逅而已。
     
     
     所有的事,都混合在一起,互相有關聯,對彼此產生影響地活著。就算是再微不足道的邂逅,都能逐漸改變內心及身體。
     
     
     [編輯]對話語錄
     
     
     四月一日:只能用在人類身上的枷鎖是指『語言』?
     
     
     侑子:沒錯!就是『語言』……很可怕吧?一旦說出口就無法挽回,不能取消。也不知道它對人類的束縛有多麼地強烈。卻還是持續報使用那枷鎖。『語言』是活的。而且,有時候還能束縛人類的命脈。可是,『語言』呀!並不光只是束縛自己喔!『語言』不只會束縛自己,也會束縛別人。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xxxHOLiC 世界 侑子 名言 思想
     
     0
     
     
     新增留言
     
     
 9.  Dec
     2
     
     
     
     “巫女”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巫女”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各位都來發表一下觀點分享到:
     220.168.239.*
     1樓
     按照巫女的日語發音MIKO,“巫女”在日文中的意思應該是“神子”吧?
     (神的發音不是KAMI嗎?日文中“子”的發音幾乎都是KO)可日本人也是寫作“巫女”的,而不是按發音寫的,難道是直接套用漢語中現成的詞彙?
     (抱歉我還不明白日文中音讀和訓讀) 
     
     
     本來在中國上古時期詞彙中“巫”專指從事宗教活動的女性,這是一個像形字。 據甲骨文,巫字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 小篆象女巫兩袖舞形。 
     
     
     在巫風最盛行的楚國,人們應該會用“巫女”這個詞,而不會用“女巫”這個詞,“某女”“某男”種稱呼這似乎是東方文言文特色的習慣,強調其自身獨特屬性而不強調其性別,正如西方神話中的女性神都叫“女神”,而巫山神女峰不叫“女神峰”。
     “女神”很明顯是西方語言的語法特點。 
     
     
     (由於當時的南方語言和北方有很大差別,也無從考證“巫女”的發音了,連當時“老虎”都寫作“菸菟”更難想像其怪異的發音了) 
     
     
     PS:古楚國的宗教和日本的神道教太像了,也是一種和民族文化傳統緊密結合的原始宗教,甚至楚國還有一套完善的名為“靈官”的神職體系(地位最高的靈官不是別人,就是楚王,稱為“靈修”),在祭祀禮儀上有王室制定的《祭典》。
     在宗教習俗上更像了,楚人崇尚太陽,拜火(尊祖先祝融為火神),尚赤(服飾建築都以紅為主)。
     而且侍奉神靈的幾乎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女,以舞娛神,所用法器中以長鋏(長劍)和法杖(有出土文物為證)最為常見。
     占卜多用竹籤和花草(但也發現有很多曠古未有的奇特占卜方式)。 
     -------------------------------------------------- -- 
     太多了,做專門的宗教研究總是很耗費精力和版面。 
     
     
     或許哪天專門開個楚國宗教的貼吧。 
     
     
     BY:荊山萌月
     
     
      贊
     0
     2007-11-20 20:36 回復
      
     エンマアイ
     71 位粉絲
     2樓
     1,歷史上太陽崇拜的文明非常之多 
     2,宗教如果沒有政權的支持是不能長久的 
     3,古代日本人並不崇尚紅色,一直到彌生時代的白黑青紅四色裡,還是崇尚白色的 
     4,依柱而舞,類似的生殖崇拜大概現在在非洲也還是能看見,上古來說也是不少 文明都有的 
     5,至於說女巫和巫女這個語言,需要專業的查找詞源,以及正確的翻譯,僅僅從中文來說是毫無意義的(這個還請EL前輩和minmay姐有時間來普及) 
     
     
     
     
     誠如LZ所說的,研究宗教是要很大的力氣,比較宗教除了大力氣的研究,更需要嚴謹和“無感情傾向” 
     否則真的會得出一個結論“全世界的宗教基本大概都是一樣的意思” 
     
     
     
     
     餓,,,,另外。 。 。 支持LZ開吧,這樣會方便交流的說
     
     
     ************************************
     
     
     巫山神女
     
     
     百科名片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
     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四川、湖北兩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為神。
     戰國時楚懷王遊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席,後宋玉陪侍襄王遊雲夢時,作《高唐賦》與《神女賦》追述其事。 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
     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台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付誦。
     中文名: 巫山神女
     別名: 巫山之女
     國籍: 中國
     職業: 神話人物
     
     
     簡介
     
     
       巫山 神女是我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 神話傳說 ,最早見於《山海經》, 屈原 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 高唐 賦》、《神女賦》中都有描述。
     而在當地傳說中,她是一個幫助大禹治水、造福生靈的 女神 。 治水成功後,定居巫山,幻化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神女峰。
     巫山在唐代就有了神女廟,歷史上曾多次重建,至今遺址尤存。 據《巫山縣志》記載,農曆七月初七為神女節。 過節這天,遠近婦女至神女廟祭祀。
     抗戰期間,神女廟被毀,神女節也漸漸從民間消失。 神女廟遺址屬 三峽庫區 淹沒文物,現已作為旅遊景點在 長江 北岸巫峽口復建。
       戰國時 楚懷王 遊高唐,夢與神女相遇,神女自薦枕席,後宋玉陪侍襄王遊 雲夢 時,作《高唐賦》
         高唐賦描寫的位置楚陽台與《神女賦》追述其事。 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
     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台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付誦。
     編輯本段
     情節概述
     
     
       中國古代神話 中的巫山神女,也稱巫山之女。 傳說為 天帝 之女,一說為 炎帝 (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 姚姬
     ),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四川、 湖北 兩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為神。 
       神女瑤姬,是 王母娘娘 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她心地純潔, 美麗動人 。 王母娘娘特別疼愛,把她視作自己的掌上明珠。
     可是,瑤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動,就像雲中的雁,關不住。
     她嫌屋裡悶,常悄悄出門,到那瑤池旁去賞荷花,攀上蟠桃樹去摘星星,有時候,還偷偷在天河裡戲水呢。 這些事傳到了王母娘娘耳朵裡。
     王母娘娘就想勸阻一下女兒,可又不知道怎麼開口,說輕了,她會 嬉皮笑臉 ;說重了,又於心不忍。
       一天,王母娘娘心裡煩,就出 南天門 來散心,恰好碰上瑤姬正撥開白雲朝下邊望哩。
     王母娘娘一見,氣得火冒三丈訓斥道:“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麼看起下界來,那會汙了你的眼,別看!”
       瑤姬不信,瞪起大眼,指著下邊自由翱翔的白鶴說:“這鶴潔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樣,到處飛,到處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王母娘娘見她動了邪念,更火了,大聲喝斥道:“不要胡思亂想,快回禁宮去!”
       瑤姬從沒見過媽媽發這麼大脾氣,既委屈,又不服氣,她橫下心,撥開白雲就準備往下跳。
     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強壓住火氣,將冷臉換成熱臉,開導說:“下界苦海無邊,你是金枝玉葉,千萬下去不得!”
       瑤姬越發覺得稀奇,就乾脆坐到雲頭上,朝下細看,果然看見人們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衣衫襤褸。 她嘆氣說:“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聽,暗暗高興,趁熱打鐵道:“還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綾羅綢緞……”
       不料王母娘娘越說,瑤姬卻越覺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瑤姬越不好過。 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
     王母娘娘扭她不過,心想:男大當娶,女大當嫁,也許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將計就計。 於是,就囑咐女兒到 東海龍宮 去走一趟。
       東海龍王早就打過瑤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過婚。 只是當時瑤姬還小,沒有說定。 眼下見她來作客,格外殷勤。
       東海龍王陪著瑤姬進龍宮,走到哪裡,哪裡的海水就向兩邊分開,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見裡邊的魚蝦游來遊去,水草輕輕的擺動;還有各種珊瑚、貝殼,把瑤姬的眼睛都看花了。
     進了後宮,她覺得格外亮,原來到處掛著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 東海龍王請瑤姬坐進黃金交椅,讓人把瓊漿玉液放在瑪瑙桌上。
     他親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說:“為仙女接風,請!請!”
       瑤姬見座上再沒有別人,心裡怦怦直跳。 東海龍王暗暗靠攏她,獻殷勤地說:“ 門當戶對 ,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對兒。王母娘娘讓你來,不是明明有意嗎?”
       瑤姬一聽,臉“刷”地紅了,曉得是中了圈套,一氣之下,離開了龍宮,連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間。
     她來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著討飯棍,提著破竹籃,挽著老的,背著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難正想上前打聽,忽見上空烏雲滾滾,有十二條孽龍正在興風作浪。
     它們一瞪眼,就是一道閃電,使人的眼睛發花,站不住腳;一聲吼叫,就是一聲炸雷,使房倒屋塌,村莊成了廢墟;一個翻身,就是一陣大暴雨,使山洪暴發,淹沒了田地,打翻了行船。
     瑤姬看著,心想:這不都是東海龍王的屬下嗎? 怎麼能這樣倡狂,隨便害人!
       瑤姬趕緊駕雲,靠近那些孽龍,好言好語,勸說它們回東海裡去。
       孽龍聽到空中有說話的聲音,抬頭一看,只見白雲馱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
     它們說:“黃毛丫頭,你懂啥,別多嘴!我們高興怎麼玩,就怎麼玩,礙你的什麼事?”一邊說,一邊鬧騰得更兇了。
       瑤姬再也忍不住了,從頭上輕輕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著十二條孽龍一揮,一道閃光之後,立刻風停雨住,雲散天開,十二條孽 龍全 死了,墜落到地上。
       可是孽龍死後還害人,它們的屍體變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擋住東去的江水,這裏便成了一片海洋。 百姓們還是不能安居樂業。
     瑤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離開他們,也就留下來了。
       後來, 大禹 到這裡來劈山開峽。瑤姬 知道了,便交給他一本《黃綾寶卷》,教他用錘、釬鑿石,造車、船運土。
     大禹在她的幫助下,帶領眾人,鑿石運土,苦累了幾年,到底把 三峽 開通了,使江水流進了大海。 據說現在巫山城外的授書台,就是當年瑤姬授書的地方。
       再說,王母娘娘知道瑤姬毀了東海龍王這門親事,又殺死了十二條孽龍,又氣又恨。 聽說她留在荒山野穀,又是心疼。
     於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個女兒找到跟前,對 她們說 :“我想念小閨女,你們快到人間走一遭,把她找回來!”
       二十二個姑娘便乘 雲駕 霧來到巫山,找著了瑤姬。 姐妹們久別重逢,又是喜,又是悲個個都成了淚人兒。
     姐姐們對她說:“媽媽想念妹妹,想得心兒都快碎了,你還是和我們一起回去吧。”
       瑤姬說:“女兒望媽媽,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顧受苦的百姓。”
       姐姐們埋怨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你怎麼不愛天 宮、龍宮,偏要呆在這荒山野穀裡呢?”
       “姐姐,你們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開不管呀!” 瑤姬一邊說,一邊指著遠處。 只見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快要追到了。
     瑤姬趕緊彎腰抓到泥沙,撒過去。 泥沙變成了幾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了。 看到這,有幾個姐姐點了點頭,便不再勸瑤姬回去了。
       一會,山腳下有人爬上來,一步一哼哼,抬腳像登天,病得快死了。 瑤姬馬上從頭上拔下幾根頭髮,撒在他的面前。
     頭髮立刻變成了起死回生的靈芝草,救了他的命。 看到這,又有幾個姐姐點了點頭,不再勸瑤姬回去了。
       一會,江裏又過來了上水船,縴夫的腰都快彎到了地上。 瑤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氣。 立時刮起了順帆風,要船飛馳起來。
     看到這,姐姐們都點了點頭,不再勸瑤姬回去了。
       眼看著姐姐們都體諒了她,瑤姬很高興,正要勸她們自己回去,忽見田裡的禾苗一片枯黃,不由又皺緊了眉頭。
     瑤姬想,天旱得太厲害了,以後人們的日子怎麼過呀? 瑤姬想著想著,難過得哭了。
     流下的眼淚,頓時變成了雨,嘩啦啦,嘩啦啦,下個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滿了,把堰下平了。 禾苗得了雨水,田裡又是一片青。
       姐姐們都看得眉開眼笑,都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覺得應該幫助百姓,願意陪著瑤姬留下來;也有的離不開媽媽,不贊成。 瑤姬數了數,一邊十一個,正好是對半。
     她說:“媽媽年紀大了,要照顧;百姓們太苦了,要保佑。姐姐們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間吧。”
       於是,大家高高興興地分手了。 留下來的是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鳳、聖泉、登龍和瑤姬自己。 後來,她們便變成了
     巫山十二峰 。
       緊臨著長江,聳入藍天的是望霞峰,又叫 神女峰 。
     透過繚繞的煙雲,可以看到那峰頂上有一個俊秀美麗的影子,若隱若現,像石頭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間,那就是神女瑤姬。
     編輯本段
     歷史淵源
     
     
       《神女賦》
       楚襄王 與宋玉遊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 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 明日,以 白玉 。
     玉曰:“其夢若何”王曰:“夕之後,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 何意
     ?目色彷彿,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於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王曰:“狀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樑;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五色並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績盛文章,極服妙採照四方。振繡衣,披裳,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
     遊龍 乘雲翔。披服,脫薄裝,沐蘭澤,含若芳。性合適,宜侍旁,順序卑,調心腸。”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 披 華藻 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 其像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
     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君之相,視之盈目,孰者克尚。 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交 希恩 疏,不可盡暢。 他人莫睹,王覽其狀。 其狀峨峨,何可極言。
     貌豐盈以 莊姝 兮,苞濕潤之玉顏。 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視。 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素質乾之實兮,志解泰而體閒。
     既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 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故縱而綽寬。 動霧以徐步兮,拂聲之珊珊。 望餘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奮長袖以正衽兮,立躑而不安。
     澹清靜其兮,性沉詳而不煩。 時容與以微動兮,志未可乎得原。 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旋。 褰餘而請禦兮,願盡心之。 懷貞亮之清兮,卒與我兮相難。陳嘉
     辭而雲對兮,吐芬芳其若蘭。 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 神獨亨而未結兮,魂煢煢以無端。 含然諾其不分兮,揚音而哀嘆! 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幹。
       於是搖佩飾,鳴玉鸞;奩衣服,斂容顏;顧女師,命太傅。 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 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
     志態橫出,不可勝記。 意離未絕,神心怖覆;禮不遑訖,辭不及究;願假須臾,神女稱邃。 徊腸傷氣,顛倒失據,黯然而暝,忽不知處。 情獨私懷,誰者可語?
     惆悵垂涕,求之至曙。
       宋玉《高唐賦》
       戰國時,巫山神女暗慕楚襄王,私下凡塵相會,襄王一見之下, 驚為天人,欲效連理,唯仙凡阻隔,未能如願。 襄王返宮後對神女仍念念不忘,
     巫山神女為解襄王一片癡心,在夢中與襄王結合後,贈玉佩而別。 襄王其後踏遍巫山,再訪佳人,神女再現法相,解說前緣已了,
     勉楚王收拾情心,專心社稷,遂辭別返天庭。
       【巫山神女詩碑】
       
         神女石碑石碑全文如下
       莊嚴正大睿宮仙
       楚客無端賦浪傳
       一十二峰佔慧澤
       朝雲暮雨潤桑田
       葵子春郡守得克進步題
       注:楚客指神女賦作者宋玉
     編輯本段
     巫山神女峰
     
     
       在 巫山縣 東巫峽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 從遠處眺 望,此峰宛如一位矯健的少女,亭亭玉立,俯視長江。 因為她站在群峰雲巔,每天第一個迎 朝霞
     ,最後一個送晚霞,所以江名望霞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龍騰空,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鳳凰展翅,千姿百態,嫵媚動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麗最有名。
     神女峰聞名古今的原因有三:一是宋玉在“神女賦”中虛構了一個楚襄王與神女幽會的故事,一是神女瑤姬下凡助禹治水的傳說,一是峰側確實有一石聳立,形如少女。
     歷代騷人墨客都慕名而來,為此峰寫了許多詩詞歌賦。 唐代詩人劉禹錫游 神女廟
     後賦詩說:“巫山十二鬱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間清佩, 雲雨 舊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眸就楚襄王。”
     李商隱 一首無題詩中,有“神女生涯原是夢”一句,也是源出於此。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曾助 夏禹
     開鏨河道排除積火,水患消除後,毅然決定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後人尊敬奉祀。
     根據「巫山縣志」記載:「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神女峰對岸飛鳳峰下現存授書台,據說是瑤姬授書夏禹處。
     縣城東西原有神女頌,後來改名凝真觀。
       【 李壯平 東方神女 山鬼 系列之巫山神女】
         在黃桷坪首屆藝術節上,一對專程從四川地震災區—— 德陽 趕來的父女 藝術家 展示的《東方神女山鬼系列》畫冊,讓人震撼不已:唯美的畫面上,
     維納斯 般裸露的巫山神女,模特就是畫家的親生女兒。
       這位父親名叫李壯平,今年61歲;女兒名叫 李勤 ,23歲。 藝術家父親的作品以屈原筆下的“山鬼”和 郭沫若 的“巫山神女”為題材。
     “我發現身邊朝夕相處的女兒與女神形像很貼近。在徵得她的同意後,我便同女兒一道開始了創作。她既是畫中的模特兒,又是同我一起創作的畫家。”李壯平說,《東方神女山鬼系列》是以“女神”為主的油畫作品集,旨在表達“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和平、自由、幸福”的主題。
     
     
     ************************************
     
     
     卑彌呼(日語:ひみこ,約158年-248年),古代日本邪馬台國的女王。她是在三國志所載和曹魏往來甚密的倭女王,能使鬼道(方術),以妖惑眾,年長不嫁。漢桓、靈年間,倭國大亂,男主不能服眾,而卑彌呼以鬼道平定內亂登上王位,時年17歲。卑彌呼不參與政事,有男弟佐治國。女王居住深宮,僅由一男子出入供奉飲食,有侍婢千人常在其左右。彌生時代日本列島大小諸侯國30多個,卑彌呼女王為了鞏固邪馬台政權,花費巨大代價交接曹魏,明帝曹叡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授其金印。卑彌呼在位七十多年,於九十多歲高齡去世。死後大作塚,四周長百餘步,殉葬奴婢百人。
     
     
     歷史上的記載
     
     
     中國史書記載
     188年 - 倭國大亂時代開始。之後,各國共推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為王,倭國因而安定下來。
     239年 - 派遣難升米出使中國的魏國。獲賜親魏倭王之金印和銅鏡100枚。
     243年 - 再度向魏派遣使節。
     248年 - 過世。
     朝鮮半島的三國史記新羅本紀中記載
     173年 - 倭國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出使新羅。(「二十年 夏五月 倭女王卑彌乎 遣使來聘」)
     然而根據中國史書,要到356年才有出現跟新羅相關的記載。因而目前一般認為三國史記之作者藉卑彌呼來增加新羅國的存在年代。
     
     
     卑彌呼的人物對應
     
     
     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很多關於卑彌呼到底等同於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上何人的討論及研究。不論到底何種說法屬實,可以肯定的是,這都會大幅改寫現今所知的日本古代史。
     
     
     天照大神説
     
     
     根據天文學的計算,大約在卑彌呼過世前後,於247年3月24日和248年9月5日、北九洲地區可見到兩次日食。這樣的說法和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岩戶中,世界因而無光的記載(ja:岩戸隠れ)相符合。另外以統計學的方式,利用天皇的平均在位期間推算,也可得到卑彌呼的時代和天照大神的時代重合的計算結果。
     
     
     因此,松本清張和井澤元彥等人提出了卑彌呼遭暗殺的說法。當日食發生之時,代表侍奉太陽神的巫女卑彌呼的靈力消失,因而遭到邪馬台國人民加以殺害。這種說法認為,卑彌呼遭暗殺後邪馬台國一時陷入混亂,直到新選出下任侍奉太陽神的巫女臺與才安定下來;這就是日本書紀中一度躲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又重新出來的記載的來源。然而此一暗殺說基於想像的部分過多,因而亦有許多不表認同的意見。
     
     
     如果卑彌呼的確就是天照大神,那麼邪馬台國就必然位於九州地區。那麼,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為何又於何時東遷到畿內地區,目前則不得而知。有一說法是東遷即歷史上的神武天皇東征,但尚待進一步研究。
     
     
     倭跡跡日百襲姬説
     
     
     倭跡跡日百襲姬於日本書紀中又稱為倭跡跡姬命,古事記中則記載為夜麻登登母母曾毘賣命。
     
     
     傳為日本書紀中倭跡跡日百襲姬的墓,箸墓古墳的後圓部直徑約160米,這和魏志倭人傳中「卑彌呼死去 卑彌呼以死 大作塚 徑百餘步」的記載相一致。
     
     
     一直以來,對於上述論點的反駁意見,以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約在三世紀末至四世紀初,和卑彌呼所在的時代不符合的說法最為有力。但是最近,使用年輪年代法來推定的考古研究,指出古墳時代的開始年代可能比目前所認為的還要提早。如此一來,上述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便有可能上朔至和卑彌呼沒年(248年間)相同的三世紀中期,因而使本學說再度受到注意。
     
     
     倭姫命説
     
     
     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認為,卑彌呼可能是垂仁天皇的皇女倭姬命。
     
     
     神功皇后説
     
     
     日本書紀的神功皇后紀中,直接引用了魏志倭人傳中關於卑彌呼的相關記載。然而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對於卑彌呼是否真為神功皇后的議論。按照此一學說,邪馬台國必然位於之後大和王權所建立的畿內地區。
     
     
     反駁意見認為,神功皇后之子應神天皇與其母一同祀於奉祀八幡神的宇佐神宮(大分縣宇佐市),這與大和王權所在地相距過遠(但亦有意見指出神功·應神時期大和王權和朝鮮半島的來往增加,因而於來往航路的瀨戶內海沿岸設立奉祀神功皇后·應神的八幡宮並無不合理之處)。總之日本書紀上的相關記載,現在多被認為是作者為了將大和王權和卑彌呼連為一脈所添加的內容,不應作為史實的參考依據。
     
     
     熊襲的女酋長説
     
     
     本居宣長所提倡的學說。這學者認為日本自古以來就是獨立自主的國家,無法認同魏志倭人傳上卑彌呼向魏朝貢,獲封倭王等記載。宣長因而提出卑彌呼是九州南部熊襲地區的女酋長,自稱倭王並和魏結交;如此就避免了天皇的先祖向中國朝貢的可能性。支持此一學說的還有鶴峰戊申、那珂通世等人,九州說即繼承此學說。
     
     
     卑彌呼=卑彌呼説
     
     
     卑彌呼就是卑彌呼,沒有明確的記載於現今可見的史書上的學說。魏志倭人傳上所記載的倭國·邪馬台國的各個事件,在日本本身的史書上全無記載。此種學說因而認為卑彌呼所統治的政權,於3世紀中期~後期之間滅絕,是故沒有必要將卑彌呼及其所統治的邪馬台國對應至現存之史書上。這樣的學說可說是將卑彌呼·邪馬台國相關的問題以比較簡潔的方式加以解決;但是否有足夠證據支持此一學說,則尚待以後研究。
     
     
     參看 彌生時代
     
     
     卑彌呼は天照大神です
     卑彌呼是誰?這問題在這裡討論是新瓶裝舊酒了,這問題日本人早就從古早前討論到現在。卑彌呼的出現是在《後漢書》和《三國志》內對邪馬臺國的記述。
     
     
     《後漢書.東夷傳》關於卑彌呼的記述︰「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語。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法俗嚴峻。」東漢桓帝年代在西元147-167年,靈帝在西元167-189年。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關於卑彌呼的記述︰「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三國志》內對卑彌呼的記述不少,也記載了在魏景初八年,即西元247年,「卑彌呼以死,大作塚,徑百餘步,殉葬者奴婢百餘人。更立男王,國中不服,更相誅殺,當時殺千餘人。復立卑彌呼宗女壹與,年十三為王,國中遂定。」考古學上當時正值日本巨大古墳建造時代的前期,奈良縣的「箸墓古墳」目前被比定為卑彌呼之墓的最可能之巨大古墳。
     
     
     卑彌呼的記載在中國的史書栩栩如生,顯然是有中國人長期住在邪馬臺國的所見所聞,那她在日本歷史的記載或神話傳說之中,有無存在?或是何人呢?綜觀各個學說,有三位可能人選
     
     
     1. 神功皇后 2. 倭跡跡日百襲姬命 3. 天照大神
     
     
     吾人認為卑彌呼即是天照大神,其繼承人壹與(臺與)也是天照大神。茲說明如下
     
     
     先簡單界少三位候選者,三位候選者是日本古代的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內的人物,另外還有一些地方的風土記。對於日本的上古史,這些史書的記載仍在虛虛實實,充滿怪力亂神的神話階段,而且年代都不正常地拉長,因此現在人們研究日本上古史,寧可相信中國史書和考古實證,再佐以日本古代神話傳說,神話傳說不一定完全虛構,常常是真實事件扭曲變形而成。三位候選者都被比定為神話人物。
     
     
     天照大神,或稱天照大禦神,是日本的皇大祖神及太陽女神,是天津神一族的主角以及領袖人物,在伊勢神宮內宮供奉著,自古至今,歷任日本大王都要定時去祭拜。
     
     
     倭跡跡日百襲姬命依據神話的記述,是第七代孝靈大王(欠史八代之一的虛構天皇)的皇女,在第十代崇神大王時期擔任日神的巫女,其夫婿為三輪山的大物主神,神話中她的死法很荒謬,是將筷子插入陰部而死,這樣死得了才奇怪,也因此她的墳墓被稱為「箸墓」,現在箸墓古墳被認為是卑彌呼之墓。
     
     
     神功皇后名為「息長帶姬」或「氣長足姬命」,是第十五代仲哀大王之妻,第十六代硬神大王之母,在仲哀薨後(可能被暗殺),長期執政多年,也對三韓(新羅、百濟、加羅)多次用兵。她在明治時代曾被作為「皇軍」的模範之一(因為對外侵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疑古風下,又有許多人否定她的存在,筆者認為她是確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因為她的事蹟在日本史書的描述生動鮮明,而且生存年代在被認為確實存在的應神、仁德大王前不久,她的年代與《太王四神記》的高句麗好太王高談德約略相仿,約在西元四世紀末,而同時中國境內的《好太王碑》及韓國史書,也有記述倭國侵犯朝鮮半島的事件。
     
     
     ◎我們從以下幾點討論︰
     
     
     1. 年代問題
     
     
     卑彌呼出現在東漢靈帝時期,薨於西元247年,在位至少六七十年,在古代在現代都可謂相當久,或許東漢靈帝的卑彌呼和曹魏時期的卑彌呼可能是兩個不同人,因為東漢靈帝時的卑彌呼已經「年長不嫁」,當然如果當時一個人二十幾三十歲,就被定義為年長卻不嫁的年齡,也是有可能活八九十歲到西元247年。而神功皇后是西元四世紀末期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是卑彌呼,雖然《日本書紀》為了把神武大王提早一千年,把神功當作卑彌呼,將神武到仁德之間的歷任大王及神功皇后的年齡都誇張地拉長,好幾位都活一百多歲,甚至超過一百二十歲,這樣記載只是讓人不相信這史書而已。
     
     
     倭跡跡日百襲姬命是崇神時代的巫女,崇神約在西元四世紀初期至中期,自然也不會是卑彌呼。而天照大神乃純神話人物,無年代問題,她僅是日神巫女之意象,但又是王者,此意象當來自於巫女王卑彌呼、壹與的宗教活動。
     
     
     2. 職位問題
     
     
     卑彌呼史書中明白記載是「女王」,而倭跡跡日百襲姬命是崇神大王旗下的巫女,顯然職位不對,那為何倭跡跡日百襲姬命的「箸墓」是卑彌呼的墓呢?在日本眾多巨大古墳中,哪個古墳是誰的常常是亂湊的,例如奈良的西殿塚古墳被定為西元六世紀初繼體大王的皇后手白香皇女之墓,但是考古上,西殿塚古墳卻是西元三世紀末或四世紀初的巨大古墳,只略晚於箸墓古墳,早於手白香皇女兩百年。若倭跡跡日百襲姬命是真有其人,箸墓也幾乎不會是她的墳墓,而箸墓經考古實證,其年代近於卑彌呼薨的時間的西元三世紀中期。
     
     
     3. 婚姻問題
     
     
     卑彌呼未婚,倭跡跡日百襲姬命和神功皇后都已婚。
     
     
     ************************************
     
     
     臺與(235年?-?),《三國志·魏志倭人傳》中繼承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之位的女性。卑彌呼死後有人更立男王國中不服, 死了千人於是復立了壹與
     
     
     異字的記載
     
     
     臺與相關的記載,有出現「臺與」和「壹與」兩種寫法。
     「壹與」:出現於《魏志倭人傳》(即《三國志·魏志·東夷傳倭人》之條,3世紀晉代陳壽編纂)
     「臺與」:出現於《梁書·諸夷傳》(唐代姚思廉編纂)及《北史·東夷傳》(唐代李延壽編纂)
     
     
     雖然《三國志·魏志》的成書時間早於其他兩書,但三書均是引用《魏略》(魏代魚豢編纂)之記載。目前《魏略》相關的記載部分雖已亡佚,但根據研究,原先《魏略》上的寫法似以「臺與」之說較為有力。故有一說法認為,《三國志》成書時為避諱當時晉代皇帝之名,因而作者對記述的文字進行了替換。
     人物對應
     
     
     臺與究竟為日本歷史上何人的討論,和卑彌呼究竟為何人,以及邪馬台國究竟和現今日本所承繼的大和王權間有何關係,三者是分不開的。可參考邪馬台國的記述。
     
     
     一種學說認為,日本神話中天岩戶傳說前後的天照大神並非歷史上的同一人物,而是分別代表卑彌呼和臺與兩人。這樣將天照大神的原型和邪馬臺國的兩位巫女結合的學說,由於歷史證據不夠充足之故,爭議之處仍多,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邪馬台國(邪摩堆,夜麻登,耶麻騰),是《三國志》中《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志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魏志》記載,2世紀末日本有許多小國分立,邪馬台國是統治這些小國的強大國家。女王卑彌呼統率周圍的奴國和伊都國等許多小國,數次向魏國朝貢。女王死後,統治力量為之動搖,後立同族的臺與為王,力圖復興。當時的社會由王、大人、下戶、生口,奴婢等各種身分構成。王有主管祭祀的女王和負責政治、軍事的男王,共同進行統治,由大人協助。下戶受王和大人的支配。生口是戰俘(有人說是繩文人),相當於奴隸。關於邪馬台國的所在地,畿內說與九州說較有力,但因史料限制,尚無定論。
     
     
     中國語言學家鄭張尚芳認為邪馬台是Yamato(日語大和)的音譯。大倭管市場,大夫管外交,大率是刺使(日後太宰府)。
     
     
     《後漢書·倭傳》記載「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於是共立為王。」
     
     
     位置及所轄區域
     
     
     帶方郡與伽耶在其西北,除了狗奴國後大多小國受其管理。(対海國、一大國、末廬國、伊都國、奴國、不彌國、投馬國、斯馬國、百支國、伊邪國、都支國、彌奴國、
     好古都國、不呼國、姐奴國、對蘇國、蘇奴國、 呼邑國、華奴蘇奴國、鬼國、爲吾國、鬼奴國、 邪馬國、躬臣國、巴厘國、支惟國、烏奴國、奴國)
     
     
     行政
     
     
     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
     
     
     外交
     
     
     由大夫負責,在景初三年,大使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至帶方郡,後至洛陽,魏明帝封她親魏倭王,得大量回賜,247年再出使,求魏幫助對抗狗奴國。
     
     
     風俗習慣
     
     
     《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種禾稻……」,「人性嗜酒」他們與百越一樣穿貫頭衣,紋身,光腳。一夫多妻制,大人四五婦,下戶二三婦。全國有大人,下戶,生口,奴婢四等。他們出海時找一個人像死人一樣斎戒祈禱名曰持衰。如吉利送奴隸財物。
     
     
     邪馬台國相關爭論
     
     
     「邪馬台國」的讀音
     
     
     やまたい こく(yamatai koku)
     
     
     邪馬台(やまたい)與大和(やまと)的發音十分相近。
     
     
     位置
     
     
     根據魏志倭人傳中的記載來判斷,邪馬台國的位置竟是在九州南方的海中。 如果不是邪馬台國所在的島嶼因地震而下沉,那必是魏志倭人傳的記述有誤。
     目前,邪馬台國的正確位置依然眾說紛紜,而較有力的說法是「九州」與「畿內」兩者。
     
     
     畿內說
     
     
     由於大和朝廷的主要據點為畿內,而邪馬台國與大和朝廷的時代也不過相差一世紀左右。 假設邪馬台國位於畿內,那麼便可推斷大和朝廷是由邪馬台國所直接發展而成。
     
     
     九州說
     
     
     據目前的日本考古結果顯示,九州鐵製品出土量壓倒性的為全國之冠,這顯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擁有大量的鐵製武器,以強大的武力做為後盾,才得以統領諸國。但在卑彌呼死後,日本陷入了內亂,其中位於南方的狗奴國,是邪馬台國最大的威脅,甚至逼的邪馬台國派使節到中國希望魏國幫助其平亂。在卑彌呼死後一世紀的近畿四世紀奈良古蹟中,鐵製品大量的出土,鐵製品的中心從九州轉變成了近畿。這表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在內亂發生之後可能有將首都向東遷移的情況,而在日本的傳說中,也有神武天皇東征神話的記載,這樣就得以解釋承接邪馬台國而興起的大和政權為何是位於奈良的原因。
     
     
     日本考古發現“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陵墓新線索
     2009 五月 29 06:56:15 PDT 來源:.
     新華社東京5月29日電(記者劉讚)日本考古專家通過科學檢測發現,奈良縣櫻井市箸墓古墳出土的文物與日本古代“邪馬臺
     國”女王卑彌呼的去世時間相吻合。這一發現可能對確定作為日本國家起源的“邪馬臺國”的位置產生重要影響。
     
     
        
      據共同社和《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29日報道,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碳14測年法對從箸墓古墳周邊出土的土器上附著的碳化物進行了檢
     測。考古學家根據出土狀態判斷這些土器是古墳完成後不久丟棄的,其年代也應與古墳建造年代相近。研究小組根據檢測結果推定,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在西元
     240年至260年之間。這與中國古代史書中記載的卑彌呼的去世時間西元248年左右相吻合。研究小組因此認為,箸墓古墳很可能就是卑彌呼的陵墓。
     
     
        
      箸墓古墳位於西元3世紀時期日本最大的村落遺跡纏向遺跡內,全長約280米,遠大於此前發現的110米的最長古墳,被認為是強大政權出現的結果,但其墓主
     卻一直是個謎。由於箸墓古墳是日本宮內廳指定的皇族陵墓,不允許發掘,因此古墳周邊出土的土器成為判斷古墳年代的線索。此前的考證基本是根據土器樣式進行
     的,有卑彌呼本人陵墓、卑彌呼後繼者陵墓以及與卑彌呼無直接關係者的陵墓等多種說法。
     
     
         “ 邪馬臺國”被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其記載見於中國史書《三國志》中的《魏志·倭人傳》。書中稱“邪馬臺
     國”在經過大亂後產生了一個名叫卑彌呼的女王,並記載了卑彌呼統治下的“邪馬臺國”在西元239至248年間與魏國
     互派使節的情況。但關於“邪馬臺國”的位置,書中沒有準確記載,史學界一直有畿內地區和九州地區兩種意見。日本媒體均認為,上述
     考古成果很可能對“邪馬臺國”位置之爭產生影響。
     
     
         有學者指出,
     碳14測年法在取樣時容易混入雜質從而影響檢測結果,從世界考古實踐來看,檢測結果也往往比考古學認定的年代靠前,因此不能僅憑這一點就輕易下結論。但研
     究小組聲稱,除箸墓古墳外,他們還對周邊古墳出土的土器作了檢測,結果年代相同。
     
     
        
     上述考古成果將於31日在日本考古學協會大會上正式發表。研究小組代表、考古學教授西本豐弘說,他對該小組5年的研究成果充滿自信,他們願公佈相關資料讓所有人都能對他們的成果進行驗證。(完)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宗教 巫女 文化 日本
     
     0
     
     
     新增留言
     
     
 10. Dec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老子思想的偉大體現
     
     
     
     source: http://bbs.tiexue.net/post_4179706_1.html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老子思想的偉大體現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被許多朋友理解為老子把百姓當初野狗來愚弄,是老子愚民思想的證明。其實,這完全是望文生義,老子的思想如果不是晦澀難懂,早就被中國兩千年
     眾多的專制統治者焚書了。其實這話,充分體現了老子道德經思想與西方文藝復興啟蒙思想的相通之處,東西方偉大的思想,是殊途同歸的,那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和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可惜的是,中國被專制思想(法家)和專制思想的幫兇(儒家)引入的歧途。當然,儒家與法家不同,並不是故意
     成為專制的幫兇。但儒家思想對人性的抵制使其天然的會被專制主義利用。
     
     
     “天地不仁”,老子的思想是來自與自然,所謂的自然,可以看成是沒有人類活動以前的自然。在沒有人類活動的自然中,生命已經存在了上億年,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由自在的,但整個生物圈並沒有因為生命的自由而陷入了崩潰(擔心自由而使天下大亂,社會出現無秩序是許多反對民主自由人士的共識,其實從自然界的法則中就可以看到此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自然界中自有其製衡和約束的法則——那就是,允許各生物自由的存在、生活和繁衍,但生物和生物之間存在著制衡(所謂的老鼠怕貓、貓怕老虎、老虎怕大象、大象又怕老鼠),沒有一種生物可以突破這種規律,成為唯一的贏家。這種自由和製衡共存的法則,則是老子所說的“道”。其實,現今的民主國家,實施的何嘗不是這種自由和製衡共存的法則呢?保證每個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同時不同利益主體之間要有充分的製衡機制。
     
     
     由此,“天地不仁”這話就很好理解了,天地即自然界,是只講“道”——即自由和製衡共存的法則,不講“仁”,仁就是儒家講的那一套,鼓吹利他主義(利他主義不是不好,但不能作為社會治理制度的基礎,一個好的製度必須建立在承認利己主義的前提下,否則,一個建立在利他主義上的製度必然會導致事與願違,道德墮落,共產主義實驗的失敗就是一
     個最好的例子,這個道理可以另外展開討論)。至於芻狗,即野狗,是一個指代,野狗是指自然界普通的生命,和野兔、野豬、野獸的意思一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是只講“道不講“仁”,所有的生物都是野狗一樣,遵守自由和製衡共存的法則,就能好好的使生命幸福的繁衍,一直下去。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理一樣,真正的聖人,不要滿口仁義道德,學學自然界的法則就可以了,不要推行仁義道德那一套,就像自然界對待野狗那樣,管理百姓的方法就好的是:給予百姓的自由,同時通過各種制衡的規則(民主、法治、監督),確保個體自由的行使不以損害其他人的自由為代價。
     
     
     **********************************************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ve.china-embassy.org/chn/lywj/qian564/t219238.htm
     
     
     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傳統簡介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説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來説,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説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週、列禦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
     景之治。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道家思想後來被張魯的五鬥米道等宗教吸收,並演變成中國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
     
     
     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首先擺脫儒家社會哲學的進路,直接從天道運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天道運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內涵,而得以提出一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透過對此一世界運行秩序之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基本上道家哲學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性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面對世界。
     
     
     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修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重要哲學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經》一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説他是以一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
     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製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本身。
     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道家哲學基本上也就是老莊二型而已。莊子的道家學不同於老學之處,在於莊子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可開創能力,包括智慧上、認識能力上、身體能量上等等。莊子同樣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題基礎上,提出了從人的自我修養到面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處世之道,莊子書內七篇之作,就是他從世界觀到知識論到工夫論到社會哲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理論。
     
     
     列子,戰國時人。現存有的《列子》八篇,是東晉張湛所輯,一般認為該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思想。
     《列子》從道家思想出發,並對道家思想中無為的人生觀有所改造,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並認為人在一種不任強使力的生存狀態下,不憂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王弼,三國時代人。當兩漢經學的發展已到尾聲,社會政治一直在動亂與不義的情境中,知識份子轉向玄學清談的風氣,王弼以其對老子哲學的深切體悟,註解老子《道德經》一書,重體用之分,有無之別,不但發展出詮釋老學的宗旨:"貴無"的精神,並以此原理註解《易經》,甚至還因此改變了從漢易以來言象數易學的氣化宇宙論而將易經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純粹玄學思想,使中國易學史走向一個嶄新的局面。
     
     
     郭象,西晉人,以《莊子注》聞名,主張“獨化”理論,是一種從高度抽象思維當中所發展出來的的玄學式概念理論,認為宇宙萬物都生於偶然的"玄冥"境界,因此提倡一種物無大小,各順其適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人生觀。 
     
     
     發展時期
     道家起源應為遠古的隱士傳統,當然也有學者説老子是清廟之守,總之,道家的起源絕不是社會政治的積極參與者,他們從旁觀察世局,認真思索宇宙的真像,使用著抽象度高且不帶意識型態的執著的語言,描述天道與人事變化的法則,屬於原理性研究的層次是他們的專長。當先秦的老莊二子總攝整理了道家思想的綱領之後,道家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響了儒家與法家的形上思想,儒家《易傳》之作與韓非子《解老》之作都是在其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説。但是在社會政治的實際影響力上,老子之學要到漢初黃老之治的實施後才正式被試驗著,因為在迭經春秋、戰國、滅秦、楚漢之爭之社會戰亂終告停止之時,人們終於發現爭強鬥爭的害處以及休養生息的重要,於是老學原理的政治哲學觀點遂被重視。等到西漢強盛,君王開始好大喜功,爭戰的歲月再度啟幕,時代的風氣再度轉變,然後也再度敗壞,等到魏晉清談之風起,道家哲學又開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開其風,王弼更以簡潔有力的注經之作,從理論上深入道家之學並予以闡發,而向秀、郭象則發展莊學的注釋工作。魏晉之後,道家思想並未有鮮明的創造傳統之再現,但是道家思想的理路卻轉為道教、易學與儒學理論的開創所藉用的重要啟示,尤其是
     源自莊子的氣化宇宙觀,更被廣泛且深度地再開發著。而同一時期的佛學傳播,亦曾有一斷相當長的時間是以道家“無”的智慧原理來表達的,此即世稱“格義佛學”時期。
     
     
     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他傳統提供了創造力的泉源。至於道家文化在中國藝術、繪畫、文學、雕刻等各方面的影響,則是佔據絕對性的優勢主導地位,即使説中國藝術的表現即為道家藝術的表現亦不為過。當然,道家哲學對中國政治活動也提供了活絡的空間,使得中國知識份子不會因著有太強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執著於官場的追逐與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輕鬆地發現進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間的智慧。
     張貼時間:2nd December 2015,張貼者:Anonymous
     標籤: 中國 思想 老子 自然 道家
     
     0
     
     
     新增留言
     
     


關於我自己
關於我自己
Unknown

網誌存檔
網誌存檔
 * 201512
   * 12月11
     * 元宵節簡介
     * 五行
     * [轉貼]中古世紀血腥女伯爵-伊莉莎 
     * 大隻佬/大塊頭有大智慧 Running on Karma
     * 山上憶良《貧窮問答歌》
     * 關於人格分裂分裂
     *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轉貼] xxxHOLiC 侑子小姐名言
     * “巫女”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老子思想的偉大體現
     * 藍鬍子故事
   * 1月1

載入中